【年節習俗】 古代就有賀年卡

書帖 |2014.01.29
2086觀看次
字級

 新年到,又是寫賀年卡祝福親朋好友的時刻。這樣的習俗真好,寫的人、收到的人都心頭暖暖,似乎光明希望就在不遠處了。

 賀年卡古時就有,原於春節時間短,高官仕紳面對眾多的拜年對象,難有分身之術,於是發明了用「名刺」代替拜年的方法。

 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僕持名刺代往」;張世南的《遊宦紀聞》裡,也記載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間「敬賀正旦」的墨跡。「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賀正旦」就是現在「恭賀新年」的意思。

 這種名刺多是裁成二寸寬、三寸長的紙片,上面寫著受賀人姓名、居住地址和恭賀新年吉利文字,以此代為祝福拜年。

 明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寫道:「不求見面唯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現今名片和賀年卡的前身。

 既然「名刺」可拜年,那麼,由誰來接「名刺」呢?聰名的古人就在門牆糊上寫有「接福」兩個大字的紅紙袋,持名刺的傭僕則將名刺插入「接福」的紅紙袋即可。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一個「飛」字,足可以看出街頭傳遞片子的匆忙景象。

 當然,對於傳來的帖子和前來拜年的來客,大戶人家要登記造冊,做到「心中有數,牢記友情。」因此,他們會專設一份「門簿」,進行詳細記錄。譬如,寫上來客和名刺主人的名字、輩分或官職,以及詳細居住地址,以便回拜回帖。

 另外,古人十分講究吉利,還會在門簿的首頁先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是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街長壽巷;二是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金銀庫胡同;三是貴無極大人,住魁星閣大學士牌樓;四是福照臨老爺,住五福街幸福巷。

 另外,還可以根據自家實際情況及所盼之事,虛擬其他人物,譬如,家裡有體弱多病之人,就虛擬一個健康無病老爺,住踢山街托鼎巷,以圖吉利討口彩,一切為的是:「新年接福納吉祥,虛擬吉人進門堂。只盼來年日子火,福壽全到樂無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