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林鐵路歷經四年重建,昨重新通車至奮起湖,大批鐵道迷前來朝聖。 圖/林伯驊
【本報嘉義訊】莫拉克颱風重創阿里山森林鐵路,歷經四年修復,嘉義竹崎至奮起湖段昨天舉行復駛通車典禮,今起正式營運,許多鐵道迷爭相搭乘首航列車。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表示,因阿里山森鐵具有獨特地位,目前正積極爭取登錄為世界遺產。
阿里山地區因莫拉克颱風豪雨重創,政府投入大筆復建、重建經費,對阿里山森鐵投入超過十億元災後復建工程經費。全線分成十七件工程、採三階段辦理復建及復駛,第一、二階段已完成。
林務局長李桃生指出,阿里山森鐵全線僅剩奮起湖至神木段復建工程,目前有三件工程施工中,因地處偏遠、需採隧道工法避開不穩定地質,工程難度高,預計今年十月可以完工。
林管處表示,總長度約八十六點四五七公里的阿里山森鐵,通車營運至今已逾百年歷史,行經高山地區,橋梁多、隧道多、坡度大,具有螺旋路線登山路段、Z字形登山鐵道、馬蹄形一百八十度大彎等特殊工法,在世界鐵道有其獨特地位,兼具歷史、人文與觀光旅遊等意義與價值,目前正爭取登錄為世界遺產。
林管處指出,阿里山森鐵集森林、登山、高山三種鐵路特徵於一身,沿線穿越「熱、暖、溫」三帶林相,深具世界遺產潛力與魅力,而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登錄五條世界遺產鐵路,皆是登山鐵路,其特質可歸納五大項工法,其中阿里山森林鐵路就具備其中四項,經文化部評選台灣地區具潛力的世界遺產項目,列為推動的第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