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人情薄如紙」,人們總是感嘆、抱怨、責怪、不滿,有「永遠的行政院長」之稱的孫運璿,反而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來詮釋。
孫運璿曾擔任過台電總經理、交通部部長、經濟部部長、行政院院長,是台灣經濟貢獻者之一。他曾經告訴兒女「人情薄如紙」,所以要用心經營維繫。
「父親在台電當工程師時,有一次工地發生問題,大家怕危險,不願下到地底,但父親毫不猶豫的深入地底,上來時,大家都投以敬佩的眼光,對他心服口服。」他的女兒孫露西說,父親「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為他人著想,因而贏得尊敬與信賴。至今世人對他還有許多懷念、感恩,談起孫運璿幾乎都是正面評價,這在詭譎多變的政壇,誠屬不易。
現實、功利是人性弱點,但人情是否真的薄如紙?其實也不盡然。常聽有道義之交,相助相挺、彼此關懷,甚至有人不顧生死、捨生救人,對陌生人都是如此,怎能一桿子打翻一船人。
人情厚薄繫於社會風氣,人人以功利為先,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處處以得失為考量,把眾生、公益、人我放一旁,這樣的人情,不薄也難。
在風雨飄搖的年代,更需豐厚的人情,來維繫人與人的關係,讓社會更溫暖、人際更寬廣。孫運璿讓人懷念的不只是經濟奇蹟,還有「人情薄如紙」的人生哲學。(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