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時代成書的《張邱建算經》中,有一道「百錢買百雞」的問題:「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雞百隻,問雞翁、雞母、雞雛各幾何?」
用白話來說,就是:公雞一隻五文錢,母雞一隻三文錢,小雞三隻一文錢。現在有一百文錢要買一百隻雞,請問公雞、母雞、小雞各買了幾隻?
這個問題在數學裡叫做「不定方程」,解法有點困難,這裡先不說明。來說說如果三種雞都要買,只有三組答案(公雞,母雞,小雞)=(4,18,78)、(8,11,81)、(12,4,84)。
這道問題的由來,據說有這樣一個故事:張邱建是南北朝時代的人,小時候是一位數學神童,反應靈敏,計算能力超強,許多大人無法解決的問題,他都能輕易算出,因此遠近馳名。
宰相知道這個神童之後,想知道他是否真的很「神」,就把他叫來,給了他100文錢,要他到市場買100隻雞,第二天帶來,當時雞的價格就是上面題目所說的。第二天,張邱建帶了4隻公雞,18隻母雞,78隻小雞送去,宰相一看真的符合百
錢買百雞的要求,大吃一驚。他想了一下,又給了張邱建100文錢,讓他明天再送100隻雞過來,而且不能只有4隻公雞。
結果第三天,張邱建送了8隻公雞,11隻母雞,81隻小雞過去,又是百錢買了百雞,宰相更是瞠目結舌了!但是宰相還是不甘心,又給了張邱建100文錢,要他再送百雞過來。張邱建到市場一趟,沒多久就買了12隻公雞,4隻母雞,84隻小雞回來,再度解決宰相的無理刁難。這下宰相真的心服口服,相信他真是一位神童了。
張邱建長大後,成了一位著名的數學家,並寫了本《張邱建算經》,其中最後一道題,就是這個「百錢買百雞」問題。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