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特地到大學城附近的外文書局,買了一套英文套書,埋單之後,順道又去鄰近的一間連鎖書店逛逛。忽然間,我看到擺在最前面特價區的桌上,剛好放了一套方才購買的相同套書,近距離看了一下標價,竟然比第一家書局還便宜了快一百元,剎那間,懊惱加氣憤頓時迸出,覺得自己好像受騙上當了,當下準備回原來購買的書局去退書,結果站在一旁的老公連忙勸阻。
他對我說:「在台灣要經營一家實體店面的書局並不容易,今天是因為第二家連鎖書店剛好有折扣促銷活動,否則原價也跟第一間書局一樣,所以妳並沒有買貴,一本書的價值絕對不在於封底所標售的價格,或許妳因為這樣,而特別用心咀嚼書中的每一頁,收穫可能比原先預期的更多,就算多付這些錢,也很值得啊!」
從消費者的立場來說,購物當以物美價廉為最高準則,一旦發覺自己買貴了,心中難免會嘀咕幾句,但聽了老公的曉以大義之後,我也覺得頗有道理,多付的那些錢,就當成是鞭策自己要更努力看這些書的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