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我們一家三口到餐廳喝下午茶、看書、寫功課,點了三份主餐加甜點,那天的甜點是牛奶布丁,布丁是女兒的最愛,當她把自己那一份吃完後,便虎視眈眈地看著老公的那一份,開口問:「爸爸,你不喜歡吃布丁,我幫你吃好嗎?」老公總是會讓她滿足口欲,把整個布丁給她。
吃完後,她還想吃,但女兒不敢向我要,只是呆呆地望著我,我清楚她的心意,但我並不心軟,照樣吃我的,頂多留幾口給她,但她卻不停地向我道謝,彷彿我給她很大的恩惠,但將整個布丁給她的爸爸,卻未能換得她的謝意。
我問她,為什麼對爸爸媽媽的態度如此兩極化,她理直氣壯地告訴我:「我是在幫爸爸的忙,將他不吃的布丁吃掉,為什麼要跟他說謝謝?是爸爸沒禮貌,沒有跟我說謝謝耶。媽媽喜歡吃布丁,犧牲自己給我幾口,我當然要很感謝媽媽囉!」後來我告訴她,爸爸並不是不喜歡吃布丁,是因為愛她才沒有反駁她的話,而將整個布丁讓給她吃。這時,女兒才恍然大悟。從此以後,她吃完她那一份後,再也不會跟我們要,除非我們主動給予。孩子的確是要教的,爸爸媽媽愛孩子,都將最好的留給孩子,倘若孩子不懂得父母的心意,甚至習以為常,認為理所當然,不給反而不對,一點感恩的心都沒有時,就表示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
現今社會出現許多「啃老族」,在指責之餘,是否也該反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否出了差錯?與其一味指責,不如從中學得教訓,修正教育方式,讓孩子學會感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