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志從事自然觀察及攝影的人來說,時間是永遠都不夠用的,因為他們常常在等待—等待最適合的季節來臨,等待與某種昆蟲不期而遇的巧合,等待精采畫面的出現……,汽車「黑手」李兩傳就是其中之一。
童年時,他住在新莊一帶的山區,那裡的開發速度不像台北其他地區這麼快,當時仍保持相當原始的自然面貌。所以也從小就像個「野孩子」一樣,在山間遊玩,赤著腳四處跑。那時山下有個開藥鋪的郎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山採藥,常常拿著草藥樣本給他看,請他這個小地頭蛇幫忙帶路去找,而他也因此認識了許多植物,只不過往往只知中藥名稱,卻不知植物真正的名字。那郎中看他觀察力強,頗有慧根,還曾提議要收他為學徒。
草藥舖學徒沒當成,李兩傳倒是選擇了汽車工業。由於新莊老家就在飛彈營前面,使他一直對「高科技」心生嚮往。在二十年前,有能力買得起汽車的人並不多,汽車機械也比其他傳統工業來得先進許多。
更有趣的是,他還可以將一些自然現象與機構原理結合,看見鷹隼乘著氣流盤旋而上時,他卻能更進一步聯想到一種拉彈前進的玩具汽車,只要往後退拉一點點,便能向前直衝更遠的距離,感覺上和鷹隼只要偶爾拍動翅膀,便能持續滑翔好一陣子的情形很接近。
或許是小時候「採草藥」的經驗,使他有較好的基礎,也或許是他勤於吸收各方知識,發揮了功效,總之沒多久,他已經有餘力將自修的重點擴及到昆蟲領域。
為了觀察山櫸、夸父小灰蝶、滿月圓翅鍬形蟲等特有的植物和昆蟲,他曾以北插天山為目標,爬了至少一百次以上,最密集的記錄則是在七天之內爬了五趟。
這麼多年下來,李兩傳對自然生態的認識既深且廣,已經到達「生態算命仙」的程度了—他可以從環境來研判一個地區的生物內涵,也可以從物種來反推環境的概況,這是需要對植物和生態運行機制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後,才能做到的。
隨著累積愈多、人氣愈旺,他不得不承認要同時兼顧工作、環境教育和復育,並不容易。在三方面都不能放棄的前提下,他別無選擇,只能更加妥善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要趁有機會做的時候趕緊做。」他說公家單位的主管人員任期有限,並不是每一個都有正確的環保意識,好在現任的主管十分有心,也知道環境教育對下一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