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書包」上學去,專為老年人開設的松年大學在台灣處處傳出老人家讀書、歌唱的歡笑聲,這批將戴方帽子的「大學生」也要上課四年、修學分,科目不及格還得重修。
唸大學的學生有退休銀行經理、警察、教育界人士、醫師等,大夥一邊學習「共同」科目,也經常交換個人「專業」知識。長笛、鋼琴等項目,年齡不限,學習也不限時間,學習長笛,每人一學期只繳一千六百元,不過不是當學費,而是充當「班費」。
松年大學板橋區分校舉行結業典禮時,四百六十多名老人穿上學士袍、碩士袍,顯得神采飛揚,八十七歲年紀最長的徐紹老先生,上學風雨無阻,領到全勤獎,他笑著說:「明年還要再唸下去!」板橋服務中心分校日語班的鄭澤桑籌組香功班,定期帶大家到老人院、育幼院慰問,他也曾獲資策會及國科會選為資訊爺爺!
大學羅東分校畢業生共有十一人,他們在長達四年時間中,每年修習四十八個學分,課程包括信仰與生活、社會新知、日語、英語、閩南語、書法、國畫、西畫、素描、電腦等多項。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體系下的松年大學招收原住民老人,東排中會分校校長、金崙教會駐堂牧師徐秋榮說,他長期住在原住民部落,發現原住民老人年紀雖大,仍需要娛樂與學習,讓生活有所依歸,且教會周邊皆為排灣族部落,不少老人家明確表達想學習羅馬拼音、排灣族語、排灣文化發展與文物,教會便成立松年大學分校。
徐秋榮說,松年大學課程五花八門,包括讀聖經、侍奉關懷等宗教性課程,時事問題、新科技大觀、認識台灣地理、歷史等社會新知課程,健身操、健康常識等健康醫療課程,以及傳統歌謠、排灣族語等排灣族文化課程。
八十七歲的「大學生」徐紹老先生說,他已經唸了四年,學過英文兩年、氣功兩年。他說,他每天清晨二時卅分起床,先以氣功按摩全身、再洗冷水澡、喝一千二百西西的開水、再練外丹功,然後就是一天最期待、也最快樂的「上學時間」。
母親節時,家中孩子送「女學生」林張麗花一台筆記型電腦當禮物,大家都在說「上網,上網」,她也很好奇電腦世界是怎麼樣的世界。剛開始,林張麗花覺得操作電腦很麻煩,幸好,兒子有空慢慢教她,都是兒子先弄好,她再一起看。時間久了,她會做筆記,慢慢的就一點一滴愈認識愈多,終於知道上網是怎麼一回事,網路也成了林張麗花和兒女溝通的得力助手。
每天,林張麗花一定會上網,看女兒林素芬「阿芬後花園」家事網站,看看她今天又有什麼有趣實用家事新點子,也看看一些網友在她的網站裡,聊些什麼。
八十歲老太太劉惠在松年大學則一周上一小時的繪畫課,讓她生活充滿樂趣,回到家一有空就拿出毛筆、宣紙、顏料,在茶几上作畫,沉浸在五顏六色的世界裡,時間過得特別快。
宜蘭縣羅東鎮「松年大學」由七十多歲的牧師夫婦掌管,太太郭理利則是因為很幽默,大家戲稱她為「笑長」,模樣像極「阿匹婆」,很有親和力,講話幽默風趣,友人都說,有她在的場合,就充滿笑果,她教授長笛和鋼琴,有些中年人怕年紀大學不會,笑長總會鼓勵他們:「你們知道我幾歲學吹長笛?五十六歲才學,只要認真學,時間、年紀都不是問題,都不會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