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聯合國國際氣象組織的研究,由於持續的全球暖化和極端的天候環境,二○○六年很可能是有史以來第六個氣候最暖年。另據報導,全球暖化使得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二十一世紀初估計的還快。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海洋的變化極可能被低估。
國際氣象組織指出,二○○六年的全球表面溫度,較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九○年的平均攝氏十四度的參考數值,上升了攝氏零點四二度。在高度工業化的北半球,溫度上升幅度較南半球大,約是攝氏零點五八度比零點二四度,並且創下第四個最暖紀錄。
今年出現的主要天氣現象包括西歐出現最暖的秋天;美國今年一到九月的溫度創最高紀錄;北半球各地的冬天不是酷寒無比就是溫和到出乎意料。另外還包括中國和澳洲都受到夏季熱浪及乾旱侵襲;部分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降雨量激增;亞洲地區則受到嚴重的暴風吹襲。
這些天候異象造成有史以來的最大的洪水、帶來致命的狂風暴雨、土石流和森林大火,造成農作物大量損失。
國際氣象組織同時證實,受全球暖化影響,北極冰帽季節性融化速度加大。每年消失的面積比瑞士全國面積還大。今年九月北極海上的冰層面積只有五百九十萬平方公里,繼二○○五年後,創下新低點。
十四日刊登在「科學」雜誌的報告也指出,不斷上升的溫度可能使得海平面在二一○○年以前上升一點四公尺,大約是先前預估值的兩倍。不但增加低漥地區發生洪水的機率,也使得紐約、倫敦等城市受暴風雨影響的威脅升高。
德國波茨坦大學的海洋物理學教授拉姆斯托夫表示,在過去四十年裡,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已超過氣候模型所預測數值的一半,表示人類還不了解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拉姆斯托夫在分析時,檢查了海平面上升和近地球表面溫度兩個因素的相關性。所得到的結論是,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是和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