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社科院周四發布首部《全球環境競爭力報告(二○一三)》,《報告》對二○一二年一百三十三個國家的環境競爭力進行了排名,中國名列第八十七位,而前三名分別為瑞士、德國與挪威。在全球空氣質量排名,中國則在一百三十三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
根據「報告」,如果單看生態環境競爭力,中國在全球一百三十三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九。若從反映空氣汙染程度的三項關鍵指標來看,細顆粒物(PM二點五)、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中國分別是全球第四差、第二差和第三差。
據光明網報導,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成績令人汗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對此感觸很深,他指出,目前全國五百多個大型城市當中,環境空氣質量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標準的城市少之又少。
韓俊在發布會上說:「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轉型,已刻不容緩。」他表示,只要真的透過深化改革,加強制度建設,向綠色經濟轉型,中國環境競爭力排名就有望像經濟排名一樣年年往前走。
綜合來看,這種為發展而支付環境代價的發展方式實際上得不償失。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曾公開表示,「如果在GDP中扣除生態退化與環境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大陸的真實經濟增長速度僅有百分之五左右。」
為能降低環境汙染,推動清潔能源變成大陸刻不容緩的急事。大陸全國政協前天下午由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的一場座談會即討論「核電和清潔能源發展」。
多名出席政協委員、學者專家均提出建言。多人認為,發展核電和清潔能源、調整能源結構,是大陸保持經濟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