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洛瀅新北報導】八十歲的文物收藏家王月霞,珍藏許多佛教文物,常鼓勵大家說好話、多念佛;她說:「修心不外求,自己就是佛。」別人都稱她為老菩薩。有人曾問:「妳遇困難,怎麼解決?」她輕描淡寫說:「把困難告訴觀音菩薩,『因緣』自然會告訴我該怎麼做。」
12歲起行善
熱心助貧生
日據時期,王月霞的父親任職新店鎮公所,肩負一家十口生活重擔。當時,台灣常有空襲警報,大環境條件差,全家吃不飽、穿不暖;王月霞身為長女,必須協助家務、照顧弟妹。
家境再困苦,從未澆息王月霞樂於助人的信念,十二歲起,行善不曾間斷;十七歲正值發育期,但卻寧願省下早餐錢買文具,幫助貧困學生學習。
還有一次,得知新北市三重區一位男子意外身亡,留下年邁母親與孩子,住在五樓鐵皮屋,家中沒冷氣,夏天須忍受酷熱;王月霞向公所詢問地址,急忙把錢送到老母親手中。
王月霞也多次拿錢幫助七、八十歲拾荒老人;她說;「我鼓勵阿嬤多念佛,紓解憂愁,阿嬤賣資源回收物,一天賺不到一百元,兒子沒工作,又要養孫子,每天在路上推著車,一跛一跛的背影,看了就鼻酸。」
法師來化緣
再苦也布施
王月霞從小喜歡觀音菩薩,奇的是,父母沒有宗教信仰。她畢業於鶯歌中學,成績相當優秀,原本能保送師範大學,但父親卻催促她趕緊工作養家。
製作手工藝是王月霞的興趣,仍記得中美斷交前,台灣的毛衣外銷很興盛,當時,她買下一台三菱編織機,開始學習織毛衣。
王月霞說:「我懂一點點日文,且看了樣式就會編織,為了分擔家計,在客廳開辦『一德洋材編織補習班』,很多學生學成都到外地設廠。」
父親退休後,未盡到應盡責任,母親只能無奈地帶著八個弟妹投靠王月霞。
雖然開辦補習班,還兼差毛衣外銷代工,但收入仍入不敷出,孝順的王月霞想盡辦法多賺生活費;每天上午八時起床教學生,下課接著做毛衣代工,常加班到凌晨三時,一天睡不到五小時,她說:「這是我一生最苦的時候!」
但只要有法師經過王月霞住處化緣,她都會捐出錢包內多數的錢。難以理解的房東太太質疑:「妳都不會持家,明天的菜錢不知道在哪裡,還拿錢布施?」但她明白,法師建寺化緣很辛苦,若沒有布施,內心會很難過。
罹癌出版自傳
發願散播樂觀
婚後,王月霞與先生皈依寶纈禪寺開山祖師泰安法師,多次前往寺院禮佛時,恰巧殿堂傳出誦念《阿彌陀經》、〈爐香讚〉等法音清流,聲聲入耳,令她感到法喜。
但人生轉折總出乎意料,王月霞約二年前發現右胸有硬塊,檢查確診罹患乳癌,經過治療,她已無畏病苦,選擇看淡人生,更發願出版中、英文版自傳,要將樂觀帶給更多人。
多年前,王月霞訂閱《人間福報》,最愛讀的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撰寫的「佛光菜根譚」,剪報就有二大箱。她說:「二弟信奉一貫道,這是準備送給他講課的教材。我還掏腰包訂報給小學生、青年閱讀,希望吸引更多人一起看《人間福報》。」
看盡人生起落,王月霞常鼓勵大家說好話、多念佛;她說:「修心為何要向外求,自己就是佛。」
一晃眼人生度過八十個年頭,王月霞認為,人到世間該學習的事,就是學習認命,再苦也要衝過去、不氣餒;這輩子能轉世為人,非常不容易,因此,要懂得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珍惜所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