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突然很想進戲院重溫伍迪艾倫,尤其《藍色茉莉》是他重返美國題材的最新電影。
伍迪艾倫聰明依舊,嘲諷依舊,才華依舊。宣傳文案說本片是「現代版的欲望街車」,《藍色茉莉》故事梗概雖也是如此,但時空環境直指紐約遭逢金融風暴之後,對觀影者的衝擊更為真實、強烈。
台灣也直接間接的受到金融風暴影響,台灣的創作人卻少在這些鮮血淋漓的商場遊戲中挖掘故事。
飾演女主角茉莉的是優秀女演員凱特布蘭琪,她是此片靈魂,全靠她演繹盛極而衰的貴婦角色。她因為攀得靠金錢遊戲成功致富的上流商人,鎮日衣香鬢影,紅酒肉食,往來皆名人商賈,丈夫浪漫的奉上名貴手環,就是她人生最高峰的幸福。但是,帝王之家也有幾門窮親戚,茉莉有個在底層打拚求生存的妹妹,妹妹來訪,茉莉出口刻薄,又裝腔作勢,賞賜豪華座車,供妹妹和妹夫四處遊玩,這下可好,妹妹反而意外窺見姐夫街頭偷腥的實境演出。
茉莉的婚姻早就不堪一擊,但她裝傻,只有裝傻可以維繫金雕一般的幸福。金融遊戲的本質也是裝傻,到頭來都將拆穿。
茉莉後來投靠舊金山的妹妹,整部電影便在舊金山和紐約一來一往間,拼出故事的前因後果。茉莉在舊金山試圖重整旗鼓,可惜,她從未看清楚自己是如何失敗的,她更加墮入深淵,在電影最後,她失神坐在街頭,喃喃自語,已無挽救餘地,真是叫人唏噓!
但電影從來不是教訓,它不負擔勵志與勸世的責任,你理解茉莉的失敗,為她嘆息,為她掬淚,但這個世界或許還有下一個茉莉,下一個人生勝利組跌了一跤,轉個身,瞬即墮入失敗者的行列。
旁觀者都明白這命運轉折是怎麼造成的,只有命運裡的人,自己毫不知情。
《藍色茉莉》由伍迪艾倫身兼編劇與導演,紐約和舊金山,過去與現在,兩兩相疊,節奏流暢。
我還喜歡伍迪艾倫的鏡頭穿梭在街上,無論在紐約或是舊金山,那些街景呈現出平凡日常的美國。伍迪艾倫總是能抓住真實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