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經濟 先讓人民衣食無憂

吳介民 |2014.01.02
1070觀看次
字級

 馬英九總統元旦文告,強調「全民團結拚經濟」。這不僅是政府的宣示,更是全民的希望,畢竟景氣低迷太久了。

 經濟萎靡不振,有其主客觀因素,不應將責任全推給政府。但不可否認,執政黨必須有好的政策,引進外資進場,更要擴大內需,才能有效達成目標,否則「拚經濟」只會淪為口號。

 馬總統宣示要「端出牛肉」,讓人民有感;公共及創業投資、土地活化與都市更新,屬於國內改革。

 自由經濟示範區設立,則以擴展民間產業和吸引外商為目的;為達成目標,簽訂服貿協定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應是首要門檻。

 馬總統認為薪資成長是最迫切的課題,吾人深表贊同。問題是,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國人平均薪資倒退十六年,如何在「萬物皆漲、薪水不漲」的情況下,讓薪資維持成長,不是一句「拚經濟」就能解決。

 他引用英國著名首相邱吉爾的名言,認為把握現在,才能確保未來。積極的開拓新興市場,因應中國大陸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足見除了顧及國內現狀,也兼顧遠景。「攘外必先安內」,先改善國內經濟,讓人民衣食無憂才是重點。

 俗話說:「莫為擷取天邊的彩虹,踩壞了眼前的玫瑰」。利國利民的政策,經過詳細思考,大可放手一搏。希望政府帶領人民走出困境,國人且拭目以待。

 吳介民(台北市/勞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