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羊蹄甲 上

蔡學文 |2014.01.01
1743觀看次
字級

 學業告一段落,當初離開的理由遂難以為繼。自台北回到花蓮,並不知道此番停留多久,但已經不待在這的時間,倒是清清楚楚。七年。過了就是過了,不能再隨意添柴加水,像生米煮成熟飯。人生道路建基在一個堅定不移的理由上,雖朝向單一方向,卻包含了許多藉口,支支節節,不安分的芽點騷動著,且昧於一個乍暖的冬日午後,躑躇地探出腳來。幾天過了,或許就沒有人記得了,也不會為隔年的春天留下什麼具體建樹。像一齣天光獨舞。沒有座席,沒有加演。但同一棵樹還有其他的芽點呢。他們認分地,一年一年地讓自己成為過去的部分愈高,向恆常的天頂茁壯。或許以後的人要記得一座城市時,就會想起城裡面的那些行道樹。

 家住在美崙,距離花蓮市中心約三四公里左右,是一處自美崙溪沖積平原上頭,突起的花崗岩磐小丘。站在美崙的邊界看向市中心,彷彿自另一個世界俯瞰熙攘人間世,樓房的屋頂一個偎著一個,積木般無間隙地堆疊起來,看不見屋牆夾擠間的道路。美崙有座美崙山,更高,自海上掩來的濃雲蓋起天空時,美崙山輕易便沒入雲端。

 而美崙山竟只有海拔九十公尺。時間,空間,或許並不寬闊如我們所常想像那般,只是人太小了,移動些微間距,便覺得好遠。我常單車自家中騎向市區,不用花費十分鐘。先向市中心方向緩緩上升,沿路都是行道樹,皮膚乾裂起皺的樟樹最多,高過路旁兩三層樓的屋頂。還有於非結果時期根本難以辨識的芒果,移植失準因而呈傾斜角度的櫸木、麵包樹、烏心石、大葉欖、南洋杉……雖仍有各異的深淺色澤,卻猶是一逕壟斷的綠意。半推半就到了道路的最高海拔,是美崙坡的起點,一個方向可以看到不遠的紅燈塔,美崙溪流入傾斜的海。另一方向是一座玩具模型般的小城市,嵌在淡淡的山間。接著便可以停下雙腳迴旋,任地心引力將自己與車一起向下拉墜。不扳剎車,風便會漸漸加速,裏住飆揚的身軀,像一枚動盪卻厚實的繭。花蓮的風雨,從來不會強迫扯落什麼,剝離什麼。除了你不再留戀的那些,自會輕盈地飄散過去。

 抵達坡底後,路名從中美路頓改為中正路。沿中正路繼續騎著,越過花蓮醫院,有一小段的瓊崖海棠,再越過麥當勞,有更小一段的榕樹,只寥落四五棵,最後的。店屋燈箱頓漸密攢,其間招牌文字如蟻如砂壤,自過了中山路十字路口,便不再有閒暇能夠從容留予自然的生意了。這趟路,也像是自枝梢,一舉降落至地表的旅次。若是以螞蟻的角度,不知要走幾天,幾月,或是幾年。或許一生都只半途。又或許一夢醒來,猶未舉足啟程。

 畢業之後,我就回花蓮,隨意騎著單車,四處亂逛同時,便又過了一個生日,二十六歲,沒什麼特別。其實每天都在變化,這裡添加一點,那裡修改一點,三百六十五天累積下來,也不曾特別偏重了哪一天。爸還是問我有沒有想要什麼禮物,他從我幼小每年這樣地問,從來也沒有真買了什麼多餘的東西。快過十二點鐘,媽急忙著在客廳電腦前寄電子賀卡,到台北之後也曾收過幾張。媽抱怨賀卡網站改版了,把她弄糊塗了,遂找我幫忙。我要說的其實是在電子產品的使用上,媽其實已經進步不少,尋找鍵盤注音符號的速度也快了。但有些東西總教不會她,需要一再重複。大腦的神經迴路,似乎是以化學變化在進行改造和成長,過了塑形期以後,便很難再追加補充進去了。

 不像智慧型手機能夠不斷推陳出新,媽(可能還有許多那一代的長輩吧)一直無法直觀地根據螢幕上顯示的指令行動,不論是飄浮白視窗上的黑文字,或是灰撲撲迎面而來對話框,對媽來說,彷彿是另一種語言,以一種陌生決然的態度挑戰她既存的,日常運作無礙的邏輯。當我幫著媽挑選卡片,尋找得以鍵入收件者信箱的欄位,指示滑鼠該去的方向喊著這邊這邊,竟感到一股分岔開來的詼諧與失落。是科技日新月異,而年歲不免隨時代遷移,漸感鈍重,遲緩。

 隔天去打開信箱,竟沒有收到卡片,還特意去垃圾信件匣翻了翻。考慮是否找媽來扯笑一番。但我不是都已經知道內容了嗎,收到與否便無所謂地輕鬆起來。

 畢竟生日只是紀念品式的搜集,變多了,又變多了,多了一年,多了一月,多了一天,通通收進心中的藏寶匣,像一個隨著時光演進,容量愈多質量愈小的黑盒子,存放的檔案,安裝的app,擱著再久,也不鏽不霉,也不需刪除換取空間,一逕停留在初始的冷涼。但常用的,會一直用下去的,也就那麼些個。

 我至今仍用著老舊的傳統手機,繳著一八八的月租費,對朋友原始人的取弄慣常性地保持微笑,並因不用f a c e b o o k而與朋友圈呈現脫鉤的狀態,他們各自有無數個朋友,手指滑動間,一張張微笑的臉便自螢幕滑落出來。但未來再買不到痴呆型手機的年代到來,我會懷念僅剩的這些,無法複製的少少愚昧時光,就在我始於十九歲而終於二十六歲的這段日子,在台北度過的。或許再加上往後不知會在何處,會再持續多久的年月,但我是不會真傻到現在便開始計數這些不斷累加的時間單位。待到都過去了,一切都只是瞬間清晰起來。就像走過的路一樣洞穿。

 就像這七年中,我可能會作的,而可能也真作了的蠢事。我想大概都不會再有更新版了。那些對話與情節,會撞會跌會刺痛的,經歷一次就夠了。而今以後,不會忘卻,也不會記得。像不小心繞進死巷。像在童年發過之後便終生免疫的麻疹。像無法修復也無法刪除的木馬程式,永遠隔離在被標記起來的那個日期裡頭,磁碟深黯處某段虛擬的迴路裡頭。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