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南方朔 資深評論家
在台灣搞違建,人們早已有了一套鯨吞蠶食、違法變合法的公式。
那就是儘管在管制區,先蓋個簡易農舍,然後靜悄悄的一點點擴大加固,等到差不多了,就去地方政府申請個營業執照,做生意加稅。於是這個後半段的合法就可推翻前半段的違法。搞到最後,政府也只得就地合法化,於是從違法開始,最後以合法終。
今天鬧得很厲害的清境問題,最後騎虎難下,也必然以這種方式解決。
十二月五日清境問題爆發時,內政部長李鴻源滿口講大話,他說清境民宿一三四家,只有四家完全合法,將在四周內公布危險民宿名單,但在高風險地區且違法的一定拆除。等到兩個星期過去了,最後的答案出爐,政府只要求七家業者停業、一個月內改善、申請合法化程序,一個月內若未申請,南投縣政府才會予以斷水斷電。對照政府的前後表現不一,難怪人們要批評這是「雷大雨小」,「政府騙肖」了。
當時清境的問題引爆,各方都在談國土保育問題,我在楊照的電台談話節目中就已表示過台灣的國土保育關鍵,並不是紙上作業的國土規畫,而在於執行力上出了問題,由於執行力亂七八糟,遂留下一堆濫攤子,當時我就已鐵口直斷清境問題必然雷聲大雨點小的糊弄而過。現在終於證明了我的判斷。而我的判斷是有理論基礎的。
(一)近代政治理論對古代的「三個和尚沒水吃」這種說法,已有了新的論點。現代的政府對公共事務愈分愈複雜,同樣的一件事會分別由好幾層機關來辦,有人主辦,有人協辦,如果政府的整合不佳,欠缺了一個負總責的機構,就很容易出現「政府的手太多」,大家互相推諉、各行其是,最後達不成政策目標的困局。台灣的這種政府問題最為嚴重。
(二)整個清境雖然早已畫為風景特定區,照理即應有一個機關根據一種標準對清境進行管理,但在清境真正合法的民宿建築只有四家,其他一百多家都是利用了政府管理上的縫隙,取得了民宿認證,並在合法經營,貼章納稅。它們在合法不合法的中間地帶,創造出了一種「不合法的合法」。它是一種存在的事實,由於政府也是始作俑者之一,它當然不可能說禁就禁、說拆就拆。政府太多的手在管清境,已把清境管成了一個濫攤子。李鴻源說如果要硬幹,一定會「遍地烽火」。民宿業者一定起來抗爭,「就地合法」已成了政府最好的下台階。由清境問題已可看出,因為政府的手太多,國土保育這個政策目標早已落空。管理國土保育的內政部、管觀光的交通部,以及管理地方發展的南投縣政府三個和尚使得國土保育這個大目標成了吃不到的水。
因此,清境這個案例,實在值得台灣政府警惕。一個有效率的政府,一定要管理的目標明確,各相關單位一定要配合這個目標進行良好的整合。這都是有關執行力的關鍵。政策的規畫容易,執行才困難,執行的混亂只會造成目標落空的濫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