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是驕傲的,若是尊重它,則是治病良藥,若是強行違背規律試圖去征服它,那麼,它又變成了殺人的毒物。
附子最好的朋友叫「乾薑」,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的它,必需乾薑緩和燥烈之性,否則會有大毒。作為藥中「亂世之良將」,附子辛、甘,大熱,脾氣大,力峻猛,這時候,另一位至交「甘草」就會時常提醒它的性格,勸誡性子不要太烈。
附子有自己的喜好,跟「肉桂」在一起,治腎陽不足;與「細辛」合作,散寒止痛;配「麻黃」,化氣行水;同「人參」,中益脾陽;如遇新老咳嗽、哮喘,附子與「半夏」搭配,必是良藥。
當然,也得尊重附子的不愛,《本草綱目》記載:「畏綠豆、烏韭、童溲、犀角。忌豆豉、稷米。」假若強行將它們捆綁,不但不會治病,反而產生劇毒;與「麻黃」合伙,則要慎之又慎,對特別討厭「酒」的附子來說,一旦脾氣發作,必是天翻地亂。
「天南星」像極了孩子,炮製的過程中,每天換水二至三次,起白沫時,每一百公斤天南星加白礬二公斤,泡一天後再換水,直至口嘗微有麻辣感時取出,與生薑片及白礬層層均勻鋪入缸內,加水淹沒,約三至四周,倒入鍋內煮至內無白心取出,除去薑片,晾至六成乾,潤透後切片曬乾,方可使用。一定要寵著它、哄著它,不能偷工減料,若是怕麻煩少了工序,它就會給你帶來大麻煩。
給「半夏」洗澡一定要注意了,盡量選在冬、春時節,別以為什麼時候都一樣,夏、秋時節,它容易霉變,關鍵在於它耍性子,你很難發現,等你知道的時候,後悔都不來及了。
「細辛不過錢,過錢命相連。」歌訣講的是「細辛」用量的原則。醫家用量,都會尊重它們。野生「草烏頭」毒性劇烈,古代將其塗在箭頭上射人獵獸,中箭即倒;其祛風散寒的功效非常獨到,因此常為醫家所用。如果內服,用量應控制在一至三克以內,把握好尺度,則為藥;增一分,則成毒。
每一味中藥,都有各自的脾氣,或寒或熱,或補或瀉,可上可下,可行可止,了解它們,尊重它們,才能得到它們的回禮,用之得當,就是救人之藥;若不管不顧,強行搭配,胡亂用量,則成了殺人的毒物。
毒與藥,常在一念之間,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殺人與救命的細小差別,在於你是否知道──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