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近日重新貶到三字頭,創近四個月來新低紀錄,在三十元間狹幅盤整。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對於匯率該貶該升的問題,兩人曾幾度來回交火,隔空對話還是沒有交集。
張忠謀認為央行不應該再把對出口業有利的事,當做是全然對內需不利的事。而全球公認的「10A」總裁彭淮南則認為,以匯率解決出口衰退是太簡單的問答,只以匯率來解決出口,是把問題看得太簡單。
央行提出匯率貶值的例子:「匯率如對美元貶值百分之一,工具機業者出口所得收益增加百分之一。但進口業者,如中油公司,每支付一塊美金的新台幣,就需要增加百分之一;而機車族的油錢可能要增加百分之一。」央行的主要是認為:匯率變動,除了會影響出口產業,還會影響到進口,進而讓物價波動不穩定。
但根據主計處近十年的資料,我國的出口大於進口,進口值約只有出口值的百分之九十,出口值比進口值多了百分之十,用實際的進出口值來看,匯率如對美元貶值百分之一,出口值提高到原本的百分之零點一水準,而進口值則提高到等同百分之九十點九的出口值。
所以整體的淨出口(出口減掉進口)為百分之十點一(百分之一點一減掉百分之九十點九),相較於原本多出的百分之十淨出口還要增加百分之零點一,出口多對經濟所帶來的正面效益也比較大。
台幣貶值策略若能夠擴大淨出口差異,則增加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度更多,顯現對整體GDP思考從「大中取小」的策略性水平思考方式,來增加台灣經濟成長機會,實可考慮。
匯率升貶政策一刀兩刃,沒有絕對的對錯,問題在於站在不同角度立場考慮,我們絕對相信不管是彭總裁或是張忠謀,他們都不是只考慮自己本位立埸或是自身產業立埸來看匯率升貶政策。
希望央行匯率政策除了考慮金融物價穩定外,也可兼顧出口成長的方法,產生新的匯率政策切入點,讓匯率升貶決策可以讓台灣經濟往前推進,才是最重要考慮因素。
台幣貶值策略若能夠擴大淨出口差異增加GDP,就可有效解決彼此匯率看法的歧見,讓台幣適當有效貶值增加台灣經濟成長機會,何樂不為?
郭振鶴(台北市/東吳商學院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