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監察院昨天通過「推動募兵制最新發展狀況」調查報告,指民國一○五年底將是募兵制最嚴厲檢驗時間點,且因涉及國家生存與安全,馬政府應有倫理責任,於下屆總統選舉產生新政府前,「嚴肅評估最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政策選擇」。
報告也表示,考量少子化、財政支持、招募不易及社會文化等因素後,如果募兵制基於大戰略仍為不可動搖的國策,國防部就須再思考是否縮減二十一萬五千兵力目標的戰略思維。
這份調查報告共列出十四個調查意見。報告開宗明義指「朝募兵制發展實乃現實需求及時勢所趨」,但也點出近兩年招募嚴重不足問題,使募兵制推動出現嚴重警訊,若至民國一○八年仍招募不足,「國家就幾乎無法定兵源可徵兵,屆時可能出現國防兵力間隙危機」。
黃煌雄、趙昌平表示,募兵制原本要在一○四年全部落實,國防部九月宣布延期二年,兩人訪問過多位專家學者、卸任國防部長、參謀總長,專家學者「悲觀的比樂觀多」,問題非常複雜,只有國防部長稱沒有問題,解決方式只有三個選項:一、思考是否要再縮減原規畫的二十一萬五千員額;二是再延長現行募兵制驗證期程;三是恢復徵兵制,或改為徵募並行制。他說,法令上雖有迴旋空間,但政治上會引起很大迴響,主事者必須作出抉擇。
調查報告中,前電腦兵棋中心主任蘭寧利指「執行募兵制最後的結果,可能很悲慘…既募不到,也留不住,整個部隊就要開天窗了」。前海軍總司令苗永慶說「最擔心的是徵兵制取消,募兵制還看不到希望,還沒有起來…徵兵制停止能否暫緩」。
趙昌平說,現在最困難的是財政問題,募兵制一年要比現在增加五、六百億元以上的經費,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但經費從哪裡來?
被問到是否強烈建議政府不要實施募兵制?黃煌雄說,兵者國之大事,不能隨便下斷語,還是要由行政單位決策,監委只是提出可能狀況,不適宜說一定要怎樣,但「你要我們說很樂觀,我們也不太能講出口」。
黃煌雄認為,許多監委均認為,雖然下一屆總統選舉產生的新政府,在這個政策上決定力會更大,但現任的總統沒有選舉壓力,也是驗證募兵制最有經驗的政府,應該要有倫理責任,「基於國家長治久安,應提出看法」,嚴肅評估最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政策選擇;至於新政府的態度為何,則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