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標檢局昨公布抽驗基隆、宜蘭地區黃色小鴨玩具檢測結果,十七件樣品六件塑化劑超標十五至三百多倍,有的名稱、材質、批號標示不符,限期回收改善。
在民眾撻伐及政府嚴抓黑心商品之際,竟然還有逾三成「毒小鴨」在市面流通,黑心商人為賺錢不擇手段,令人不齒。
黃色小鴨引起旋風,周邊商品大賣,業者趁機海撈一筆無可厚非,但不能趁機打劫,危害消費大眾權益。
政府三申五令塑化劑不得超標,違者重罰,業者仍販賣有毒小鴨產品,若非罰則太輕,就是心存僥倖。
黃色小鴨即將在基隆港展出,屆時小鴨產品鐵定大賣。建議標檢局啟動「即時抽驗、即時開罰」機制,讓黑心業者得不償失,確保消費者安全。
紀大寶(台北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