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詩話】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王維

吳東權 |2013.12.12
2470觀看次
字級

 王維是個不折不扣的才子,詩文、書法、繪畫、音樂,樣樣精通,件件出色,在古今文人之中,還找不出第二人來。

 王維,字摩詰,生於武則天皇帝的末年(七○一七六一年),父王處廉,當過~汾州司馬,弟弟王縉,也極聰明,兩兄弟從小就卓立不群,詩名遠播。

 十九歲,赴京兆府,試舉得中解頭:開元九年,二十二歲登進士,開始做官,據《舊唐書本傳》載:「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昆仲宦遊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可見當時他的聲望之高。

 王維不但精音律、工草隸、妙丹青,本傳中還載:「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他對樂曲的獨到理解,簡直不亞於蔡文姬了。

 他擅長山水畫,也兼畫佛像、羅漢、人物寫真,所以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畫相融,情景並陳,何其雋逸!

 他的詩不但名噪古今,而且還用一首詩救了自己一命。

 原來安祿山造反時,帝都淪陷,玄宗出奔,王維扈從不及,為賊所擒,迫作偽官,他服藥裝病不受,被囚於普施寺,某日安祿山大宴群賊於凝碧池,王維寫下一首詩云:「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此詩聞於肅宗,迨安史之亂平,降賊官吏均被下獄治罪,唯獨王維有那首詩獲得肅宗宥免,還頒給他官職,一直做到尚書右丞。

 王維的詩,清逸雋永,簡潔自然,取法陶潛,踵步王績,唐儒殷璠編《河嶽英靈集》中云:「王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成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由來評論王詩者甚夥,獨殷璠之言至為中肯。

 相信很多讀者對王維的詩,都不會陌生,總會隨口念出一兩句,如「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像這些句子,既自然又隨意地把鄉村的景象、閒逸的情調,像一幅幅圖畫映現在讀者眼前,沒有用典,也無澀詞,只是用詩人的觀點把大自然敘述出來,卻給人如許深刻的印象。

 他畫山水圖,寫山水詩,詩畫交融,情景合一,最令人著迷,試看這首〈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光吟這幾句,就會把讀者的心神引領到香積寺去了。

 愛好大自然的詩人,好清靜、遠塵囂,詩中總是捕捉靜態的山水,流露著他愛靜的天性,晚年思想近禪宗,故有「詩佛」之號,也因此他在詩中常用「靜」字敘景,極富禪意:「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林疏遠山出,野曠寒山靜」、「山靜泉逾響,松高枝轉疏」、「深巷斜暉靜,閉門高柳疏」、「夜靜動群息,時聞隔林犬」、「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綠艷閒且靜,紅衣淺復深」、「穀靜秋泉響,岩深青靄殘」、「落日下河源,寒山靜秋塞」、「青簟日何長?閉門晝方靜」、「靜言深溪裡,長嘯高山頭。」在王維腦中不時想到清靜、寂靜、閒靜、安靜,詩中自然就湧出「靜」字,正如他自己所云:「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吾生好清靜,蔬食去情塵。」

 這位偉大的「詩佛」,活到六十歲,臨終前作書與弟以及眾親友告別,並上表朝廷希望在網川建寺,書畢擱筆而逝,留下四百多首好詩,供後人欣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