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新社高中開設東南亞語社團,培養新移民子女學習母親的母語與文化,新社高中的做法值得其他學校借鏡。
近二十餘年以來,台灣與外國人的跨國婚姻比例激增,如今台灣已有四十多萬的新移民,但過去台灣社會對於新移民的態度並不友善,許多新移民女性嫁入台灣後,要求學習國語、閩南語或客語,且不鼓勵她們用自己的母語跟孩子溝通,此種思維反而讓孩子失去學習另一種語言的機會。
隨著多元文化思潮的蓬勃,現在台灣教育界也興起一股多元能力的教學主張,希冀激發學生的各種學習潛能,如此一來知識不再是一言堂,各種能力都可能成為學問。
新移民的語言與文化其實也是台灣社會的瑰寶,近年來東南亞各國持續發展,未來台灣或許需要更多與東南亞接觸的人才,台灣既然擁有如此優勢,為何不讓孩子從小就與母親用東南亞母語交談,而學校也可仿效新社高中開設東南亞語言及文化的相關課程,甚至考慮將東南亞語納入升學加分的指標中,相信將可厚植台灣競爭力。
廖經庭(桃園縣
/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