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名十六歲少男腳底長硬塊,以為是「雞眼」,買雞眼貼布貼,不料突起物卻多達近二十顆,形同「釋迦」,行走困難,經診斷為病毒疣,具傳染性。病毒存在於潮濕、悶熱環境及公共場所。
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病毒疣主要是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接觸到皮膚或黏膜感染,好發手、腳、臉等部位。傳染途徑可能來自潮溼地板,或與人共用毛巾、拖鞋等。
鄭惠文說,病毒疣外型像花椰菜,最大特徵,是在突起物中,可發現像胡椒粒的小黑點。病毒疣通常幾個月內會消失,但有的會持續好幾年,會傳染且易復發,有些甚至有癌變可能。
臨床多採用冷凍、雷射、電燒等破壞性方式治療,但病毒疣的生長速度比治療快,邊治療、邊擴大,單顆就得治療逾十次。發現染病時,應及早就醫,依醫師指示時間回診,不能中斷。鄭惠文建議出入公共場所,最好穿襪子或自備拖鞋、毛巾,降低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