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佛法啟發 蔣友梅創作富禪意

 |2013.11.29
1962觀看次
字級
 蔣友梅個展「另一個空間」明天開始在耿畫廊展 出。 圖/陳瑞源

 【本報台北訊】蔣家第四代蔣友梅是全方位藝術家,她右手寫詩,左手繪畫、創作裝置藝術及攝影。最近她的中英文詩集《浮生記行》出版,與她的最新創作個展「另一個空間」同步發表。她也為中國大陸陝西西安法門寺重建計畫創作巨型互動裝置「法門系列」,以明心見性。



 從小寫詩、畫畫的蔣友梅,大學主修英國文學與藝術史。曾依從家人,在銀行上過班。而後重返學校攻讀藝術創作,因為「沒辦法不跟著自己的心走」。重返校園跟她學佛有關。創作前,她需要非常安靜。有時先打坐,有時會念經,「心靜下來,一切都通。」



 去年六月,長年定居倫敦的蔣友梅跟老公及十六歲女兒「請假」一個月到南印度禪修。一隻全身青碧的神翠鳥每天飛到一棵樹上凝視著她。從神翠鳥身上,她像尋獲「另一個世界捎來的訊息」。她寫詩獻給神翠鳥,也以神翠鳥為名作畫。



 最近蔣友梅的中英文詩集「浮生記行」,與她的個展「另一個空間」將同步發表。深受佛法啟發,「另一個空間」對蔣友梅而言,也就是「無生死、無涅槃」,一個不受標籤與相對定義牽制的浩瀚心境、充滿自由與可能性的空間。她說,「另一個空間」不在外面,「就在你內心、在當下」,問題在於「你願不願意打開這扇門」?



 學佛二十多年的蔣友梅,去年夏天參與西安法門寺的第二階段重建計畫,為法門寺創作五件巨型的環境裝置,將以鋼製如鏡面般的甬道、瀑布般的流水,供觀者穿梭其間冥想。同屬「法門系列」的裝置藝術「見地」則在台北耿畫廊展出。



 「見地」外形猶如棺木,其中一件外圍是鉛鑄,裡面為鋼製鏡面。她說,西方人以鉛鍊金,這就像是一種「心靈的鍊金術」。鉛鑄的外層在打造完成後先在戶外風吹雨淋八個月任其腐蝕。「就像人的外在一直在變、一直被摧殘、老化,直到瓦解」。另一件裡外都是鋼構鏡面,人站在鏡前反射出客體影像,平行鏡面反射出幻覺般的無限空間,「像是人類集體的自畫像」;也象徵再生及超脫生死格局的寓意。



 蔣友梅這回還帶來三十多件油彩與紙上作品。厚重的油彩底下粘著她的毛髮以及羽毛、砂石、金屬粉。毛髮象徵自我延伸、羽毛寓意「可以被解放的可能性」;而砂石離散聚合,「人不也是這樣?」金屬粉則會隨著時間變化而瓦解。她說:「生生滅滅其實是不生不滅。」這就是宇宙的循環性。而她雖把「一切都是幻象」掛在嘴邊,但強調自己並非消極的人,她凡事都要做到最好,但有「提得起、放得下」的認知。



 「另一個空間—蔣友梅個展」明天起至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台北耿畫廊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