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電影潦倒 陳哲藝躲被窩痛哭

 |2013.11.28
168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爸媽不在家》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奪下金馬大獎,他曾為電影窮途潦倒,除夕夜戶頭只剩新加坡幣一塊兩毛半,躲在被窩裡痛哭,永生難忘。



 二十九歲的陳哲藝,憑首部劇情長片《爸媽不在家》勇奪五十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等獎項,媒體以「爆冷」形容,其實他能一舉擊敗王家衛、杜琪?、賈樟柯、蔡明亮等大師級導演,奪得最佳影片大獎,絕不是靠運氣。



 陳哲藝大學在新加坡念電影、到英國念碩士,十九歲開始拍短片,十年間不曾間斷。首部長片就得獎,陳哲藝表示,「不是我年輕,是我起得早。」陳哲藝說,他花了兩年寫劇本,拍片要求精準,不管是演員、攝影、剪接或整個畫面,任何東西都抓得很細。不只人物情感,還改編自己經歷,很多時候處在主客觀之間,發現原來這麼辛苦。



 陳哲藝曾因電影路走得艱辛,一度想放棄。他回憶二○一一年從英國回新加坡,接到一個拍攝農曆新年短片的案子,最後預算超支兩萬多美元,業主卻不願付超支費。



 陳哲藝到處向朋友借錢,花了一年時間拍廣告還債,那年是他最難過的一個年,「大年夜和父母吃團圓飯,想到隔天是初一,要包紅包,去提款機取了一百美元,看了戶頭只剩一塊兩毛半星幣。」



 陳哲藝說,取完錢回家,躲在被窩裡痛哭,哭得很慘,他問自己,「怎麼搞成這個樣子,怎麼會拍電影拍到那麼潦倒。」一度考慮轉行教書或當公務員,但心中唯一的願望就是拍片創作。



 《爸媽不在家》出乎預料成功,陳哲藝知道接下來的路更難走,陳哲藝表示,「唯一可做到就是用心、更加努力」。「之後希望休息一陣子、



 尋找平靜,想去西藏修身養性閉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