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跌倒擦傷時,老一輩觀念總認為拿雙氧水清洗傷口,看到冒泡泡,就覺得傷口消毒過了;其實,這些消毒水在殺菌的過程中,可能傷害皮膚細胞,傷口更難癒合。
不只雙氧水,一般家庭醫藥箱常備的優碘,皮膚科醫師也認為不見得適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國憲表示,外傷性傷口最重要的還是清潔,如果傷口乾淨,甚至不需要優碘或抗生素藥膏。
事實上,優碘的殺菌力也沒有想像中好。王國憲表示,優碘只能殺死傷口表淺的細菌;以跌倒後的傷口為例,傷口周圍的細菌還是得靠大量清洗才能沖掉。
「過度消毒反而會抑制傷口癒合。」北榮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志強也表示,一般外傷的處理程序是先以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擦上優碘消毒後,再以生理食鹽水將優碘洗掉。他說,優碘最大的缺點是容易造成色素沉澱,消毒過後應再清洗傷口一次,也不適合塗抹在臉部傷口。
至於多數人認為傷口應保持乾燥,也是錯誤觀念;陳志強就說,傷口過度乾燥,容易阻止細胞組織液生成,反而不利傷口癒合。
王國憲表示,組織再生需要水分,傷口過於乾燥其實也妨礙細胞吞噬細菌;他說,傷口敷料濕的比乾的好,親水性較佳的敷料才能加速傷口癒合。事實上,如果傷口太乾結痂,撕下敷料時也被扒了一層皮。
他說,處理傷口最重要的是先用大量生理食鹽水清洗,如果一時找不到生理食鹽水,也可以考慮以礦泉水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