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電】大陸企業碳排放不能再隨心所欲,超額排放現在得要「花錢」購買,上海碳排放交易昨天上午九時三十分正式鳴鑼開市,開市首日,一些電力、石油等碳排放大戶就已入市購買配額。
剛剛參加完聯合國氣候變化華沙會議的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表示,上海碳排放交易開市,象徵中國以實際行動向國際社會表明,無論氣候變化的談判進程如何,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行動不會改變。
按照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計畫,在北京、上海等七個省市進行碳排放交易試點。
上海市公布的首批參加碳排放交易試點的一百九十一家企業,包括鋼鐵、化工、電力等工業行業,也包括了旅館、商場、港口、機場、航空等非工業行業。在試點階段,上海採取了國際上較為普遍的「歷史排放法」和「基準線法」,免費發放這些企業今年至二○一五年各年度碳排放配額,超額部分企業必須自行購買。
昨天的交易牌價,二○一三、二○一四、二○一五年配額的交易價格分別為每噸人民幣二十七元、二十六元、二十五元。
第一天就入市購買配額的,都是碳排放大戶,包括申能外高橋第三發電廠、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上海焦化有限公司、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治卿說,政府的配額是否夠用,暫時仍無法預計,需要運行一段時間才能知道。而上海石化昨天購買的是二○一五年的配額,做為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