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南方朔 資深評論家
這一期英國《經濟學人》社論,開宗明義第一段就說:「美國總統最重要的權力,不是他簽否決權的筆,也不是他下令發射飛彈之權,而是他有第一流的談論之權;當他一說話,全世界都會注意的傾聽。這乃是他的信用。如果人們不再相信他所說的話,他領導世界的能力就告消退。」最近,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行情大跌,《華盛頓郵報》的民調,他的滿意度已跌到百分之四十二,是他上任迄今的最低;他在內政和外交上都狀況不斷,國民對他的不滿在增加,盟國對他的信任也在降低,所以這一期《經濟學人》才會以他的問題做為封面。這一期談的其實就是美國總統的領導問題。目前歐巴馬已出現了他的領導危機。雖然還有百分之四十二的滿意度,但就美國而論,這已算是相當嚴重了。
本文無意去談歐巴馬的領導危機,而是要以歐巴馬為引,回頭來談台灣自己的領導問題。
近年來,世界學術界進步最大的乃是領導學。學術界對領導的生理學和病理學,都有了極大的進展。特別是對領導的病理學進展最大,學者早已指出,如果國家或公司的領導人,一切都自以為是、故步自封,國家或公司就無法轉型進步。當領導人不能本於智慧、遠見,以及容人的胸襟替國家和公司開創新局,這時候國家或公司很容易就進入一個愈轉愈壞的循環圈。而非常不幸的,今天的台灣已出現了這種噩運的循環圈:──領導人不去反省自己的錯誤,反而更加擇惡而固執,於是治理的混亂更加擴大,社會的分裂也更趨嚴重。
──領導人當面臨危機,他本於自我防衛而形成的專斷會更加強化。這種自衛甚至於會轉換成一種對別人的攻擊,意圖將自己的失敗諉罪於別人。於是造成社會內部混亂的擴大。
──當一個國家進入了這種惡性循環圈,整個體制的倒退即難以避免。國家的競爭優勢會快速失去,社會的凝聚力也會散落,最後極有可能造成國家的失敗。
我無意唱衰今日的台灣,今天的台灣,在經濟的表現上,其實早已落在星韓港之後,其他國家如中、馬、泰、印尼、菲律賓等已快要趕上。
一個國家的興起可能要好幾個世代,但一個國家的衰落卻極快,只要一個世代就會風華不再。今天的台灣正像個遲暮的美女,已經步態蹣跚。
近年來的亞洲,乃是全球進步最快的地區。其他亞洲國家都在像跳蛙一樣快速進步,只有台灣好像和亞洲的進步無關。台灣已快退化成了亞洲的邊緣國家。
因此,我最近看了《經濟學人》談歐巴馬行情下跌的專號,當它談到歐巴馬講話已無人傾聽時,我的心裡就格外有感。一個有為的領導人,由於他有為,當他每次說話,別人一定會注意傾聽。他若無能,無法建立信用,無論他說什麼,自然無人理睬,甚至把他的話當作笑話來看。這時候我就想起莎士比亞兩首十四行詩的名句,在兩首十四行詩裡,莎士比亞都在勉勵有權有勢的人要自求上進、愛惜名譽、不要去害人,因為害人的結果是:「最尖利的鋒刀如果亂用,也將失去它的銳利。」如果不愛惜聲名,「則高貴的百合,當他腐爛,會比野草更臭。」領導者必須格外去努力,絕對不能去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