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四十五回賈寶玉晚間冒雨前來探望林黛玉,聊了一會兒,黛玉說:「我要歇了,你請去吧,明日再來。」寶玉聽了,回手向懷內掏出一個核桃大的金表來,瞧了一瞧,那針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間,忙又揣了,說道:「原該歇了,又攪得你勞了半日神。」說著,披簑戴笠出去了。
根據《中國科技史‧輕工篇》記載,外國商人首度向中國輸入鐘表的第一份海關文件,紀錄於康熙五十五年,而許多紅學家也就依據書中這類小物件,來推斷作者的身分及成書年代。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賈寶玉挨了父親一頓毒打之後,直嚷乾渴,想吃酸梅湯。酸梅湯最早記載於《禮記》,稱之為「醷」,經學家鄭玄注云:「梅漿」。宋元時期以烏梅和蜜汁為主要原料所製成的飲品稱為「醍醐湯」。到了明代,《金瓶梅》第二十九回,春梅做了一壺「蜜煎梅湯」,放在冰盤裡湃著;至清朝正式定名為「酸梅湯」,並且成為北京城的大眾飲料。《曬書堂筆錄》云:「京師夏月,街頭賣冰。又有兩手銅,還令自擊,叮泠有聲,清圓而瀏亮,鬻酸梅湯也。」
酸梅湯的主要原料有:歛肺止咳的烏梅、化痰散瘀的桂花、清熱滋養的甘草,以及助消化的山楂,和潤肺的冰糖、蜂蜜等等。這麼多材料一起熬製,如何煮出酸溜溜又甜蜜蜜的梅湯?關鍵還在於火候的把握!
《紅樓夢》第五十九回寫史湘雲「兩腮作癢,恐又犯了桃花癬」,問寶釵要一些薔薇硝來擦。短短幾行話說明清代閨閣常見的一種春天常犯的皮膚疹,當時人人都希望得到薔薇硝來塗抹在兩頰發癢的地方,因此也有人以茉莉粉混充。由薔薇聯想到茉莉,兩者所富含清香的能量,往往融合無間,相得益彰。
時序回溯到晚明,文震亨將其一生清居生活,著述成洋洋萬言的《長物志》,表現當時士大夫遣興於身外之物,痴心於環境藝術的寫作趣味。書中提及茉莉時,作者云:「夏夜最宜多置,風輪一鼓,滿室清芬。章江(江西贛水)編籬插棘,俱用茉莉。花時,千艘俱集虎邱(蘇州北郊),故花市初夏最盛……」而十六世紀中國江南一帶,每逢夏季,茉莉花靈秀脫俗的溫文氣息,早已為士大夫的園林生活,憑添多少嬌柔含情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