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先前「跌跌不休」的國際油價,將一掃頹勢反彈走強。由於北半球冬季用油旺季來臨,加上油國組織擔憂弱勢美元削弱油元購買力,近日將集會討論減產以抑制油價下跌,種種因素刺激國際油價止跌回升,預期國際油價在冬季期間將呈現高檔震盪走勢。
國際油價兩年前從每桶不到四十美元的價位起漲,期間因寒冬、颶風、地緣局勢不穩、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原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而急速上漲,漲勢有如脫韁野馬,今年七月飆漲至每桶七十八美元天價,市場甚至預測未來若上漲至每桶一百美元也不足為奇。
正當市場預期國際油價還會繼續走高之際,卻因美國經濟趨緩、中國進行宏觀調控,原油需求趨緩,油價自高點快速反轉直下,十一月間大跌至每桶五十六美元,短短四個月,跌幅近三成。
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產油國荷包縮水,因而計畫減產,以量制價提振油價。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十月間集會決定,自十一月起每日減產一百二十萬桶原油。不過由於之後油價續跌,OPEC十四日將在奈及利亞再度集會,討論進一步減產議題。
伊朗已呼籲OPEC減產,以穩定油價。OPEC主席兼奈及利亞石油部長道克魯說,全球石油市場每日約供應過剩一百萬桶,油國組織各國部長十四日開會時,將全面研究市場狀況,並「作出適當的決定」。一般預料,油國組織可能每日再減產近百萬桶原油。
弱勢美元是另一個讓產油國規畫減產的可能原因,市場間認為,近期國際美元走貶,油國組織擔心疲軟的美元將削弱油元購買力,衝擊本國經濟發展,因此希望透過減產支撐油價,維持油元的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