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過芭蕾舞劇《天鵝湖》,舞者在曼妙舞姿、優美神態中所散發出的氣質,至今仍難忘。記得有位溝通專家提出一個理論—「73855」,他解釋說:「有研究指出,我們剛認識一個人時,聽他說的話占百分之七,服裝、外表占百分之三十八,氣質占百分之五十五。」雖然這個理論不是完全正確,也點出氣質是我們給人的第一個印象。
如何培養氣質?「人文素質」及宗教情操都是重要因素。氣質的展現來自內在的涵養,而涵養來自內心的沉靜、放鬆的心情,我們從藝術家、宗教家、文學家、演說家身上都可以看出。
所以從小須養成讀書的習慣、喜愛善美的事物、聽聽旋律優美的音樂,乃至學習禮儀、談吐、琴藝、舞蹈、繪畫、雕刻、書法等,都能薰陶出內涵、氣質,進而達到內心寧靜、安頓身心的效果。人若無法充分安頓心靈,你會發現心總是在迷失中,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就無法散發高尚的氣質。
想讓生活有意義,就要花心思去照顧、培養人文素質,從中擁抱生命的真,讓自己擁有一顆天真、率直、沉靜的心靈,才是永得生命活力的最佳藥帖,否則,總是為事業繁忙,在名利中打轉,外在成功的你將會發現,除了虛幻的掌聲,你只有擁抱寂寞和空虛的自己,生命不再有熱情,成了俗不可耐的人。(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