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喵喵
高中時代,我住在台北地區。當時,我的家人,經常買到一種外表帶著黑褐色的橘子和柳丁。據說,市場上,把這樣的柑橘,稱為「火燒柑」。
火燒柑,雖然外表不好看,卻非常好吃,比起外皮漂亮的柑橘,好吃太多了。
但是,奇怪得很,這種柑橘,後來在市場上,竟然絕跡了。再努力找,也找不到它們的蹤影。
直到去年,終於有一位朋友,送給我一批,外表看來黑漆麻黑的火燒柑。
我發現到,這些外表黝黑難看的火燒柑,卻也是味道最香濃,口感最細緻,最甜美動人的橘子。當我再想找這樣的橘子時,朋友告訴我:這種橘子,是人家種來自己吃的,不賣!
後來,我知道了,柑橘類的水果,如果不噴灑農藥,它的外表,很容易因為果園內,自然生態的關係,變得又黑又醜。
由於台灣的消費者,愈來愈重視水果外表的美醜,種植的人為了生存,只有迎合消費者的喜好,噴灑農藥,以換取漂亮、完美的賣相,來得到良好的銷售成果了。
這就是為什麼,曾在有名的超市裡,抽查金棗時,會查到多種農藥殘留的原因了;也是為什麼,有一些柑橘農夫,嘗試放掉噴霧器,卻一次又一次地,走回舊路的原因。其他果農,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消費者,你的名字是老闆,老闆不要的東西,員工不會拿給你。別抱怨農藥用太多,消費者才是問題最大的根源。因為,它的人數最多,觀念最不清楚,卻又最能直接對產品表示迎拒。
如果消費者,多去農地走一走,了解一下生態和環境,多一點理性和慈悲,支持優良的農法,少計較外表,農人也就不會那麼難當,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也就能多一些健康和幸福的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