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五戒菩薩戒正授,由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中)、副住持慧開法師(右)及淨土文教基金會慧應法師(左)主法。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五戒菩薩戒正授典禮,各班班首依序領取縵衣。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人間社記者陳昭良、陳昱臻大樹報導】壇場肅穆、鐘鼓齊鳴、梵唄裊繞於耳際,「二○一三佛光山在家五戒菩薩戒會」一至三日於高雄佛光山寺舉行,逾二千位戒子分別來自美、英、大馬、日本、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地,其中有百餘位青年參加。年紀最長的求戒者八十八歲、最小五歲,讓戒會呈現國際化、家庭信仰傳承的特色。此外,受持菩薩戒人數逾六成以上,戒子從內心深處至誠懺悔,宣示受持清淨戒,讓社會再次注入端正善良風氣。
為讓新戒對戒法有根本認識,佛光山寺禮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為大眾開示,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講授「心的教育」、《人間福報》發行人心定和尚講授菩薩戒、佛光山寺副住持慧昭法師及宗委會主席辦公室主任慧思法師分別講授五戒及五戒青年,亦讓複戒者在佛法體驗與實踐上,對自我提升有更深期許。
「為什麼要上佛光山受戒?」二日晚間,戒會禮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為大眾開示,與逾二千名戒子接心開示。大師說,戒是自由,得到自由很寶貴。戒如良師,以戒為師,就不會犯大錯;戒如城牆,防範六根受盜賊侵犯,並制止壞風氣;戒如光明,受戒如點亮光明,好壞善惡皆可分辨;戒如苦海裡的救生船,能守護我們不被世間金錢、情感的苦海滅頂;戒如熱水瓶,人不能不喝水,戒裝了功德水,讓我們解脫;戒如道路,沒有路走很危險,能走在道路、軌道上就有安全,只要大家發心求授,就能得戒。
星雲大師談及,戒分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及饒益有情戒,受戒讓我們在社會中做個正人君子,成為讓人接受的善人,戒如善寶,做大善人要受五戒,受戒縱有毀犯,只要有懺悔的心,就能得清淨。因此發心來受戒,在功德田裡已播下佛法的種子,還怕不能收成嗎?
「受戒是來尋寶,把戒寶帶回去好好愛惜,會有大用。」星雲大師強調,戒看起來很簡單,實則複雜,有時一絲不苟,有時需方便,戒讓我們增上成長,更像一個人。
戒子提問 大師釋疑
「受菩薩戒想燃香供佛,但又怕痛,該如何克服?」星雲大師回答戒子的疑問,受菩薩戒不一定要燃香,誠心較重要。大乘佛經中菩薩犧牲成道的精神,大家慢慢學,不要害怕,發了心,痛就會減少。痛如打針,這是一時的,要有勇氣度眾生,想學菩薩一點痛算什麼?
「受五戒是否來世還有因緣接觸佛法,還是一定要受菩薩戒?」星雲大師說,受戒是自己得利益,完全是心甘情願,端看「我願意做什麼人」,我願意做菩薩則受菩薩戒,只要種了因,生生世世會有好因緣加持,但佛法要今世成就,不一定寄望下輩子,這輩子就要完成修行。
「菩薩戒本版本多,優婆塞戒經中六重二十八輕戒,若犯了其他戒本的戒,算不算犯戒?」大師釋疑,戒條因傳播翻譯而有所差異,但重要的是正念與正信,不要違背八正道,戒律不是在於比較,而是在心裡奉行,無關版本。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另有戒子因應時事,問及大師如何面對社會上的黑心食品泛濫等問題?大師妙語回答:「比起黑心食品,有更多人黑心。」心看不到,有種種壞心、惡心、毒心,製作黑心產品的業者沒有心,心爛了,所以受戒的目的就是要警惕佛弟子,我們不能黑心,也讓社會有志者、善良本性者,受戒學習做好人,行三好運動。假如台灣社會沒有佛法更不得了,好在有佛法,佛弟子不要灰心,把慈悲、誠實、信用推廣到社會人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大眾聽了大師慈悲開示,紛紛興起「行三好,捨我其誰」的信念。
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傳法師在三日大眾出堂時提到,回家後,要不斷傳遞星雲大師提倡的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讓戒常住散布於人間,把佛光散發出去,就能達到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