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鄧淑明大樹報導】佛光山二○一三年在家五戒菩薩戒戒會,二日在如來殿大會堂,禮請羯摩和尚心定和尚為戒子教授菩薩戒。心定和尚強調,菩薩戒是所有佛教徒必須受持的通戒,受戒後要發「菩提心、大悲心、引發空性智慧」,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很多人因為擔心犯戒,覺得自己沒辦法受菩薩戒,其實觀念不正確。如果不慎犯了戒,只要真心懺悔,依然有成佛的機會。」心定和尚直接點出菩薩戒的戒體就是「空性」,也就是「佛性」。釋迦牟尼佛說人人都有「佛性」,是與生俱來、本來就有的,不是受戒才得到的,死後也不會消失。
行十善業
心定和尚鼓勵每個人都要受持菩薩戒,因為戒的根本是對生命的尊重,不侵犯他人的生命、財產、名譽、妻女等。因為一旦侵犯他人,可能間接導致他人自殺,也就是犯殺生戒。
心定和尚講述在家菩薩戒有六重二十八輕戒,是以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為根本。他以幾則故事,深入淺出闡釋十善業,加深大家對十善業的了解。「受持菩薩戒有了戒體還不夠,只是有成佛的可能性。擁有成佛的種子,還需要不斷灌溉才會發芽、成長、茁壯。」心定和尚強調。
發四弘誓願
心定和尚指出,唯有積極行十善業,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並以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四給、五和」為守戒做人的根本,發菩提心、大悲心,人人行菩薩道,積極行善布施,關懷社會弱勢族群,才能強化戒體,廣度一切有情眾生,為自己創造更多福德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