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假油事件讓人心惶惶,立委質疑食品藥物管理署隱匿。
前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改制為食品藥物管理署)局長康照洲昨天替食管署喊冤,認為食藥署稽查流程沒有問題,因現有稽查人力不足,至少應該成立一千人中央稽查大隊,才能杜絕食安未爆彈。
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目前食品檢驗稽查人力有七百八十四人,平均一人要負責五萬六千人的食安問題,因此成立「食品安全守護聯盟」,明年初將有一千八百五十名大專院校食品與營養相關科系學生結合政府力量,提升食品安全。
食安稽查人力不足是事實,政府推動政策必須有足夠經費及人力,無法有效檢驗有害食品,全民都將受害,客諺有云:「食貓飯做牛事」即使吃得少也能做大事,就是期許公務員少說多做,絕不是以人力不足來卸責,應該善盡職責。
食品安全必須由政府制訂嚴格的標準,加上有效率的抽檢機制。但是檢視食品藥物主管機關,對於許多食品標準都付之闕如。
就如日前《康健雜誌》對麵包店的調查,都被驗出殘留鋁,而不銹鋼餐具也含有過量的錳,因此即使有了足夠人力抽檢,卻因為缺乏含鋁或含錳標準的訂定,想當然查驗結果與廠商違規與否並無關聯。
因此,稽查人力再怎麼充足,也對不肖廠商無可奈何,所以食品安全把關,絕不是補足稽查人力就能萬無一失的。
為了國人食品安全著想,衛生單位應制訂食品與餐具嚴格的標準,落實稽查,發現不法迅即從嚴裁罰、從重量刑,一旦爆發食品安全事件,為了避免社會恐慌,立即掌握各類食品或食材來源與流向,既能追蹤來源又能立即採取下架處置,不肖業者知所警惕,多管齊下才能有效嚇阻違法,重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及政府的信心。
李又青(花蓮縣/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