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理麥維德夫將於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訪中國,與大陸總理李克強舉行中俄總理定期會晤。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劉華芹研究員稱,目前,兩國都處於經濟上升期,而且經濟合作互補性很強,因此兩國相互投資增長潛力巨大。若兩國政府能積極推進,理順投資機制,則將會實現大幅增長。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希望通過此次總理會晤,進一步挖掘兩國合作的巨大潛力,重點推動雙方在經貿、投資、能源、高科技、航空航天、人文等領域的合作,以取得更多新成果。
根據行程,麥維德夫本次訪華將前往安徽,參觀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創新中心。對此專家表示,新領域、創新科技顯然也是兩國領導關注的焦點,合肥是中國科技搖籃,二○○八年後就一直受到俄羅斯關注。中方也非常關注俄羅斯高科技發展和創新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據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十九日報導,中俄兩國最大能源企業於當地時間十月十八日宣布達成一項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協議,即就聯合勘探並開發東西伯利亞油氣資源簽署了諒解備忘錄,為兩國聯合開發東西伯利亞能源儲備鋪路。
產油未來將出口亞太
報導稱,俄羅斯國有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在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Igor Sechin)十七日訪問北京期間,雙方就聯合勘探並開發東西伯利亞油氣資源,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將組建一家合資公司,俄羅斯石油將持有股份百分之五十一,中國石油集團將持有百分之四十九。
俄羅斯石油公司稱,雙方計畫開發的油田已於本周被俄羅斯石油公司完全控股,該公司通過收購Taas-Yuryakh項目百分之百的權益掌控了該油田。
中國石油集團則表示,雙方還將密切合作,開發一批大型油氣田,產出的石油除滿足俄東部需求外,還將通過俄遠東原油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向中國及其他亞太國家出口。
這項協議是該公司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在上游業務合作方面取得的新突破,並將帶動雙方在下游和其他領域的合作。
報導提到,俄羅斯石油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原油生產商,六月份與中國達成一項價值兩千七百億美元的協議,同意將對華原油出口提高三十萬桶/日。
俄日益關注亞洲市場
報導指出,這項初步協議還凸顯出俄羅斯對亞洲市場的日益關注,即希望在亞洲尋找能源買家和項目資金。俄羅斯轉向亞洲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東亞和南亞市場油氣供應不足,進口需求有望長期增長,另一方面是因為許多工業化國家的能源消費正在走弱。
報導還提到,諮詢機搆Wood Mackenzie在九月份報告中預計,到二○二五年,俄中能源貿易可能擴大三倍。
該機搆分析師Paul McConnell稱,隨著西西伯利亞石油產量下滑,俄羅斯在遠東和東西伯利亞勘探和開採能源的興趣正在上升。這些重要地區人煙稀少、資源豐富,且毗鄰人口眾多、資源需求旺盛的中國,開發這些地區對俄羅斯來說是首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