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往生」的現代理解與釋疑 (五)

慧開法師 |2013.10.13
2262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

八、「求往生」不但無礙於「好好活著」,而且有助於「善終」。

真正的「往生」,其實是一項具體的「行動」,因此密切涉及「求往生」的實踐功夫,包括「求往生」的正確認知與準備功課。然而,這部分卻也是一般社會大眾幾乎毫無知悉,也毫無準備的一環,甚至於連不少佛教徒也都存有嚴重的誤解,以至於十之八九都不幸錯失「真正能夠往生」的契機。

在此舉一個具體的事例,以幫助讀者具體了解問題之所在。有位老居士高齡九十,原本身體還頗硬朗,有一次應邀外出參加宴會活動,回到家後就感覺身體不適。老居士原本還不願就醫,後來身體情況持續惡化,才讓家人送醫檢查。醫生發覺狀況不妙,讓老居士住進了加護病房,這時雖然身體症狀不樂觀,老居士意識還很清晰。有人善意地提議是否考慮轉安寧病房,老居士聽了很不高興,說他還沒有準備要死,家人不敢再提。結果身體情況持續惡化,最後老居士做了氣切、插了管子,陷入深度昏迷,再也沒有清醒過來,連遺言都來不及交代,就這樣子走了。

當然,老居士的身後事家人辦得非常風光,備極哀榮,人們看到的只是「死後哀榮」,而沒有看到病人臨終時的痛苦折磨與家人的無助與無奈,更看不到靈性生命的未來出路與歸宿。

我再用個比喻來說明,大家一聽就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不落幕的舞台,也沒有不畢業的學校。當我們人生的修業年限屆滿,就要很認真的準備畢業考,不但要風光、快樂地畢業,而且要早早做好畢業之後的「生涯規畫」,設定好畢業之後的出路,做好一切應有的準備,才能夠鵬程萬里,繼續開展未來的人生。

但是很不幸的,絕大多數人不但不打算畢業,而且還想要一直「延畢」,結果很痛苦地被「當掉」、「退學」,連補考或重修的機會都沒有,了不起「重考」,下輩子還能夠再入學重來就很好了。

在我們一期生命的最後階段,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準備風光、快樂地畢業與升學,然後展翅高飛,邁向生命的下一期航程,千萬不要「歹戲拖棚」,甚至於「悲劇收場」。在這時候,如果還想要一昧地「求生」,這就等於是不斷地要「延畢」,後果很可能就是「死當」、「退學」,然後等機會重新入學考,再來一遍。

如果是一心一意地「求往生」,就等於是盡全力準備「畢業考」與佛國淨土或天國樂土的「入學申請」,愈早準備愈好。愈早準備的人,到了考前就愈不會緊張,而且成績會愈好。希望大家將來不但都能風光地畢業,而且要能瀟灑、快樂地畢業,才能如願地升學前往佛國淨土或天國樂土。

我要再一次強調,「求往生」絕不是大多數人誤以為的「對生命的絕望而放棄醫療救治」,反而是很清楚地認知到「肉體生命的極限以及靈性生命的無限」,所作出「繼續開展未來生命」的高層次抉擇。

所以請大家務必要確實了解,「求往生」這項功課,不但無礙於「好好地活著」,而且有助於「善終」,對病人及家屬而言,是「雙贏」或「雙得」的局面。

反倒是絕大多數人,因為「看不到」生命未來的希望與出路,所以就一昧地「求生」,最後的結局是,病人被醫療科技整得七暈八素、死去活來,耗盡精神與體力,不但「無法好好地活著」,而且「不得善終」,對病人及家屬而言,是「雙輸」或「雙失」的局面。

在我們一期生命最後階段的「畢業考」與「升學申請」期間,「求生」與「求往生」之間的利弊得失,請各位讀者務必認真地思考,最好能與家人一同認真地討論,而且最好能達成共識,當家中有人要準備「畢業考」及「升學」時,他所得到是能順利、愉快畢業及升學的「助力」,而不是妨礙畢業及升學的「阻力」。(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