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修口修佛心

文/人間社記者陳昱臻 |2013.10.13
3424觀看次
字級
在生活中該如何修行?上周福慧家園共修會主題「修身修口修佛心」,禮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以精采的譬喻故事,以及叢林學院同學分享「十修」體驗,告訴大家修行的祕訣。
在生活中該如何修行?上周福慧家園共修會主題「修身修口修佛心」,禮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以精采的譬喻故事,以及叢林學院同學分享「十修」體驗,告訴大家修行的祕訣。
在生活中該如何修行?上周福慧家園共修會主題「修身修口修佛心」,禮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以精采的譬喻故事,以及叢林學院同學分享「十修」體驗,告訴大家修行的祕訣。

在生活中該如何修行?上周福慧家園共修會主題「修身修口修佛心」,禮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以精采的譬喻故事,以及叢林學院同學分享「十修」體驗,告訴大家修行的祕訣。

「修身修口修佛心。」慈容法師強調,修行首要修身,身有三善三惡、口有四善四惡、心也有三毒,如何去除這些毛病?透過做好事、為人服務、發心做義工、給人歡喜並落實大師推展的三好運動,這些都是修身的祕訣。最後還要修佛心,讓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心一樣,就是慈悲心、平等心、般若心。生活中如何修身、修口、修佛心,一切功夫要靠自己。

「修自修他修人我。」慈容法師以佛像與大磬的故事作譬喻,莊嚴的佛像是由銅經過千錘百鍊、千刀萬剮才能成就,因此修行要先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的缺點,不計較、不比較,如同觀自在菩薩,看到自己與別人都能自在,人人都是菩薩與好人,給人接受,自己就是自己的貴人。

「修時修地修密行。」慈容法師告訴大家,時間是自己可控制的,大師曾說「人生三百歲,一天做五天用」,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修行的道場,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修密行,就是自己要有一點梵行,不一定要人家知道我有修行,但在舉心動念間都有密行。

「修福修慧修禪淨。」慈容法師以偈語:「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告訴大家只要願意造福人群,利益別人,就是修福。大師興建佛館以無障礙空間設計,給人方便也是修福。修福修慧,福慧雙修,進而修禪、修淨土。

叢林學院女眾學部知悅、知如、知文、知軒法師、王美麗、李心慈、黃慧菁及郭瑜萱等八名同學,以揚州小調、黃梅調唱出十修歌,並分享日常生活中以「十修」修行的經驗。

知悅法師分享,過去計較分配的工作,到明白所有的工作都是平等的,五根手指都一樣重要。轉念後而明白任何工作都是要集體創作,合起來就有力量。

知如法師則以自身腳踏實地、奮發向學,而在學業獲得好成績的經驗,勉勵大眾,不要在表相上分別計較,把握當下因緣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知軒法師則以自己給人的距離感,反省自己,要學習給人接受,自己一定要先接受別人,時時刻刻反省內心是否有大眾。

郭瑜萱則說,小時候因為笑容甜美,到國小四年級還有人找他當花童,直到出社會找工作,也因為有笑容而贏得工作機會。因此「微笑不僅讓小時候有糖吃,長大也有飯吃。」

來學院就讀前,是美國會計師的黃慧菁談及,讀學院後讓她更了解佛法與生活的道理,懂得吃虧不要緊,明白學佛所賺的法財,生生世世都用得上。

李心慈分享,學習懂得寬容別人,包容別人,因為寬厚別人也是寬厚自己。王美麗則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遇到困難轉個念頭,人生會更幸福。知文法師則談及,因為老師的鼓勵讚嘆,讓他對寫作有信心,希望將來在文字多下點功夫,以文學來弘揚佛法。

活動最後,慈容法師希望大眾能透過十修歌,修身修口修佛心,不僅豐富生命,更帶來喜樂光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