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冷 禁化武組織獲和平獎

 |2013.10.12
1674觀看次
字級
今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由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獲得!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賈格蘭於當地時間十一日上午十一時,在奧斯陸諾貝爾研究所宣布得獎者。
禁止化武組織榮獲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上圖為聯合國檢查員八月三十一日乘車抵達該組織的海牙總部。右圖為該組織秘書長烏桑庫。下圖為該組織的一名檢查員八日在敘利亞執行任務的電視畫面。 圖/法新社
禁止化武組織榮獲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上圖為聯合國檢查員八月三十一日乘車抵達該組織的海牙總部。右圖為該組織秘書長烏桑庫。下圖為該組織的一名檢查員八日在敘利亞執行任務的電視畫面。 圖/法新社
禁止化武組織榮獲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上圖為聯合國檢查員八月三十一日乘車抵達該組織的海牙總部。右圖為該組織秘書長烏桑庫。下圖為該組織的一名檢查員八日在敘利亞執行任務的電視畫面。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由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獲得!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賈格蘭於當地時間十一日上午十一時,在奧斯陸諾貝爾研究所宣布得獎者。此前,外界紛紛看好巴基斯坦十六歲維權少女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可獲頒今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廣播公司準確預測

但在得獎名單公布前一小時,挪威國家廣播電視公司(NRK)引述消息來源在其網站報導稱,和平獎將花落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NRK向來預測諾貝爾得獎名單相當準確,去年成功預測歐盟獲得和平獎。

總部設在海牙的OPCW負責摧毀敘利亞的化學設施及化武庫存。根據美國及俄羅斯上月達成的協議,敘利亞須在二○一四年年中以前,全面解除化武裝備。

委員會主席賈格蘭在賀辭中表示,OPCW因為「在消除化學武器方面的廣泛努力」而獲得此項殊榮。賀辭中並指出,「最近發生在敘利亞的事件,化學武器又再度被使用,已凸顯出有必要加強努力,以廢棄此類武器。」

近年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曾做出不少出人意表的選擇,包括二○○九年宣布美國總統歐巴馬為和平獎得主、去年頒給歐債危機纏身的歐盟,今年再有「意外驚喜」。

今年和平獎提名人數達兩百五十九人,創下史上最多提名紀錄。馬拉拉一直是最熱門的人選,剛果民主共和國婦科醫生穆克維格(Dr. Denis Mukwege)居次。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賈格蘭早前說:「要作出正確的選擇並不容易,但今年諾貝爾委員會輕易便達成共識。」但他堅持收緊口風,不願提前透露半點風聲。

許多專家和賭盤都將馬拉拉視為最熱門得獎人選,但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布魯克說:「這可能會是種負擔。把這些負擔加諸於一個孩子身上或許不符合道義。」

向來較喜歡肯定組織

其他獲提名的熱門人選還包括是多次獲得提名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婦科醫生穆克維格、向「維基解密」洩露美國機密文件遭判間諜罪的美軍士兵曼寧、美國「稜鏡」計畫揭密人史諾登等。但挪威電視台報導,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因監督敘利亞解除化武裝備,可能成為黑馬。

諾貝爾和平獎包括一面金牌獎章、獎狀及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千六百萬元)獎金。

和平獎自一九○一年首次頒發以來,向有肯定組織機構的悠久歷史。

組織機構得此獎的榜首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總共贏得此獎三次,分別在一九一七年、一九四四年跟一九六三年。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UNHCR)居次,得過這項榮殊兩次,分別在一九五四年跟一九八一年。





簡介OPCW

OPCW於1997年成立於荷蘭海牙,由約500位專家組成,負責落實1993年元月13日簽署的聯合國化學武器公約(CWC)。該組織目前有30名武器專家,與聯合國派遣的後勤及安全人員,在敘利亞負責摧毀化學武器及製造設備的任務。本周二OPCW宣布正派遣第二批檢查人員到敘利亞,加速進行清除化武的任務。

OPCW成立十六年來,總共已摧毀五萬七千公噸的化武;這些大都是冷戰時代的遺物,現在由美國及俄羅斯負責保管。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近25年來獲和平獎組織:

1988年:聯合國維和部隊

1995年:普格瓦希運動

1997年:國際禁止地雷運動

1999年:無國界醫生組織

2001年:聯合國以及安南

2005年:國際原子能總署

和署長艾巴拉迪

200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

遷問題小組

2012年:歐盟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