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不是要壓垮孩子,而是要讓他變得更堅強、更勇敢;責任,不是要疏遠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而是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圖/尤俠
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前兩天,有位同事上班遲到了,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她上班途中接到女兒的電話,便折回家幫女兒拿聯絡簿送到學校去。到了學校,女兒看到她非但沒有感謝,還怒氣沖沖地對她說:「妳這麼晚來,害我被老師罵!」這位同事幫女兒送聯絡簿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且,除了聯絡簿之外,還經常幫女兒送其他東西。對於同事的付出,她的女兒非但沒有心存感謝,更沒有因為母親三番兩次為她「解圍」而試圖讓自己減少「忘記帶東西」的習慣。
同事為了此事十分苦惱,有人勸這位同事要狠下心來,別再為女兒送東西了,讓她自己承受「忘記帶東西」所要承擔的後果;這樣一來,她才會謹記在心,下次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但這位同事只要一想到女兒要為這些小事被老師處罰,就覺得不忍心,所以,只好忍受一次又一次為女兒送東西的苦差事!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孩子現在兩歲了,之前幫孩子刷牙時,孩子總喜歡動來動去,讓朋友很難好好幫他刷牙。有一天,朋友對他的孩子說:「刷牙是你自己要做的事,但現在你年紀還小,還不會自己刷牙,所以媽媽才會幫你刷。如果你動來動去,媽媽就無法好好幫你刷牙,牙齒很容易就有蛀牙,蛀牙會讓牙齒很痛,而且還可能壞掉。如果你沒有安靜坐好,讓我順利幫你刷牙,你就要承擔『蛀牙』的後果。」沒想到兩歲的孩子聽到這些話後,竟乖乖坐好讓朋友幫他刷牙。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好好坐著所要承受的後果是什麼。從那天開始,如果孩子又動來動去,朋友只要稍微提醒一下,他就知道自己該安靜坐好,不可以亂動。
很多父母因太疼愛孩子,而不忍心讓孩子去承擔犯錯的後果,但這樣的寵愛到了最後,不僅害了自己的孩子,讓他變得更有恃無恐,還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犯錯不用承擔責任,因為父母會幫他處理好。承擔,不是要壓垮孩子,而是要讓他變得更堅強、更勇敢;責任,不是要疏遠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而是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承擔責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它能幫助孩子思考及做出正確的判斷,進而成為人格的一部分,這樣的人格特質將幫助他走向更光明璀璨的未來。父母要為孩子做的,不是延攬責任,而是教會他勇於承擔責任。一個願意為自己過錯負責的孩子,才會在錯誤中學習正確的做法;相反地,不曾為自己錯誤行為付出代價的孩子,不會了解犯錯對別人和自己的危害有多大,更不會發自內心去改過。一個犯錯不知悔改的人,除了會持續擴大錯誤之外,還會將過錯視為別人的錯,將一切責任歸到別人身上,這不僅害了自己,也會使身邊的人因此而受累!
心情小語:讓孩子從小學習為自己所做所為負責,承擔一切的責任和後果,孩子才會從成長過程中,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起所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