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公布九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為一百零四點零五,年增率雖僅百分之零點八三,但民眾的感受卻大不相同。由於天天食用及使用的商品漲幅明顯,其中菜價大漲百分之二十七,使得低所得家庭CPI上漲百分之一點二四,漲幅高於中、高所得家庭的百分之零點九、零點七一。
主計總處統計,推升九月CPI上漲因素包括食物類漲百分之二點三六、醫療保健類漲百分之一點一七、教養娛樂類漲零點七三、居住類漲百分之零點五一;但因為行動電話常有降價促銷活動,網路費及油料費也下跌,導致交通及通訊類價格一路走低,抵銷整體物價部分漲幅。累計一至九月CPI較去年同期漲百分之零點八八,其中商品類漲百分之零點八一、服務類漲百分之零點八四。
主計總處表示,九月CPI年增百分之零點八三,主因與蔬菜價格受到颱風帶來風雨衝擊有關,蔬菜上漲百分之二十七點九三,影響總指數上升零點七六個百分點,但水果下跌百分之十四點四七,抵銷部分漲幅,使得食物類上漲百分之二點三六;肉類受部分攤商轉嫁電宰成本也使得價格上揚,加以還有外食費、中藥材、桶裝瓦斯價格相對處於高檔。
不過,民眾對物價上漲感受到的壓力,比官方公布的漲價數字來得大。原因之一是食物類的「有感物價」上漲,3C家電、通訊、金飾珠寶等「無感物價」下跌,即使整體物價平均看起來漲幅不高,但影響日常生活不小,尤其是低所得家庭CPI漲幅明顯高於中、高所得家庭。
「有感物價」是指民眾食衣住行相關,接連颱風造成菜價飆升,每天要用的瓦斯及國人常吃的雞肉全都漲價了,加上十月開始電價起漲,不少商家提前反映,使得感覺上日常生活支出就提高不少。這也就是看物價指數CPI的官方數字,會認為物價還好,但老百姓感受全然不同的落差所在。
至於跌幅明顯的品項,除金飾珠寶跌百分之十六點二二,交通服務費、車輛檢驗費、行動電話、數位照相機及攝影機跌幅均超過百分之十,電視機也跌百分之六點八五,都集中在久久才購買的商品。這些商品的跌價讓人無感,反而食物的漲價就讓人比較有感。
細看九月與去年同月相較上漲顯著的項目,除了蔬菜、雞肉、桶裝瓦斯外,奶粉也上漲百分之三點七七,中式餐廳料理漲百分之一點五四,中式麵食漲百分之一點三六,在外點用的咖啡飲料也上漲百分之一點三三。對於經常外食的人來說,光是買食物就可能用掉大部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