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孤柱 頭城搶孤惹議

 |2013.10.04
5642觀看次
字級
今年宜蘭「頭城搶孤」孤柱改為固定式,學者張文義批評,將斷絕傳統搭孤棚工藝技術,令人痛心與惋惜。 圖/資料照片

【本報宜蘭訊】今年的宜蘭「頭城搶孤」活動首次將孤柱固定,活動辦完了,學者張文義很有意見,他認為,為省下每年二百萬元,而斷絕傳統搭孤棚工藝技術,令人痛心與惋惜。縣府表示,孤柱只是骨架,傳統技藝是在孤棚上的孤棧,這些都留著。

蘭陽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張文義指出,「搶孤」活動的孤棚施做和早年通航烏石港和中國的帆船有關,尤其是夏季有颱風,船隻停泊在港內,其最高大壯碩的桅桿會被卸下,當作孤棚的孤柱使用,待搶孤結束,再架回船上。

當年頭城媽祖廟前路旁有所謂「苦力(相當碼頭工人)」間」,為人搬運、裝卸貨物維生的苦力便聚集在此等待工作機會,孤棚便是由他們搭設,這些苦力一大部分是頭城頂埔或下埔來的人,其搭設孤棚的歷史,至少也有一百年。

如今宜蘭縣政府、頭城中元祭典協會及頭城鎮公所為了省下每年搭設經費二百萬元,而採用永久固定式的孤棚,卻會從此斷絕傳統搭設孤棚的工藝技術,他建議縣政府,應比照礁溪鄉公所把「盪中秋」納入文化資產登錄,把孤棚搭設的工藝技術及擁有此技術者也納入文化資產保護,也為宜蘭及台灣留下珍貴的工藝技術。

副縣長吳澤成說,對於歷史文化,尊重在地聲音,「搶孤」改成固定式孤柱,也是尊重地方建議,他們突破法令限制,把文小園區作搶孤永久場址,不用每年為找不到場地傷神;孤柱只是骨架,關係傳統技藝的是上面的孤棧,這些都還保留,有這樣的搶孤園區,是地方與縣府共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