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經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圖/文化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賽夏族矮靈祭」、「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金門迎城隍」、「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等民俗活動,經文化部指定,已成為「國家重要民俗」。
文化部指出,「賽夏族矮靈祭」是保存最完整的台灣原住民祭儀之一,包括:祭歌、舞蹈、姓氏肩旗、臀鈴等均具有特殊文化意涵,也是持續傳遞賽夏族文化價值和展現文化特色的重要儀式。
「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於每年農曆九月四、五日舉行,這二天相當於西拉雅族的「過年」,在外族人會回鄉敬拜心中最偉大的女神阿立母。吉貝耍夜祭儀式以「拜豬還願」和「牽曲敬神」為主軸,祭儀保存完整,既傳承對祖靈的尊敬、信仰特色,也傳承西拉雅文化血脈。
「金門迎城隍」是離島地區第一個由國家指定的重要民俗,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日的迎城隍,是金門地區年中最盛大、並且獲得民眾認同的民俗盛會。
這個祭儀保有眾多金門居民自發性籌組傳習而成的陣頭隊伍,例如:金門特有的輦轎、藝閣、人力蜈蚣座、神將、打花草等,高度展現居民投入與認同。
「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是全台規模最盛大、進香團最多的王爺祭典。每年四次香期,各地進香團自主性組團到廟進香,全台各地乩童、多樣豐富的陣頭隨香而來,充分展現台灣王爺信仰的藝能特色。
文化部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國家重要民俗,除政府協助推動,也結合民間自發性力量與資源,輔助各保存團體從事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紀錄、傳承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