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國寶級玻璃工藝師傅鄭進平,醉心於玻璃,四分之三的人生都投入製作,他歷經煤炭、瓦斯、重油、電熔窯爐等四種燒製時期,每日在三十八度酷熱高溫下,仍堅守崗位,「想做到不能做為止!」
六十五歲的鄭進平細數玻璃歷史,笑到眼睛瞇成線,相當以新竹的玻璃工藝為傲,十四歲國小畢業後,偶然看見鄰居製作的玻璃瓶相當漂亮,吸引他自此踏入此產業。
早年盛行師徒制,要幫忙師傅洗衣服、整理環境,很兇的師傅還會打人。當年沒有電扇,做到一半還要跑到窗邊吹風散熱。鄭進平表示,雖然很辛苦,父親鼓勵他「要忍耐,功夫學起來就是你的。」這句話成為他學習的動力。
他曾花五年吹坏子、儀器玻璃也做了五年、燈罩三年、實心熱塑六年…等,秉持著不怕苦的精神,共入行近五十年。長期側身彎腰,讓鄭進平憂心腰椎問題,如今他在腰上固定護套,仍堅持不懈製作,他表示「想做到不能做為止,讓新竹的玻璃業能繼續發光。」
早期新竹有四十多家玻璃工廠,挖角風氣很盛,鄭進平曾經早上在一家工廠製作,下午走在路上就被另一家老闆挖角。他感激的說,相當感謝春池工廠老闆帶領老師傅轉型,從單一產品製作,逐步走向客制化的製作,更體認「玻璃功夫的深奧,永遠學不完」,靠著經驗累積,踏出不同製作領域。每次完成新作品,會再次欣賞玻璃的美麗,特別是當作品賣到國外時,倍感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