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財政部長盧傑克二十五日致函國會眾院議長貝納,就政府現金即將用盡提出更悲觀的估計。他警告,十月十七日前,政府就沒錢可用,將破天荒無力還債。他敦促國會盡快採取行動,提高目前國家十六兆七千億美元的舉債上限。
盧傑克說:「如果政府無法償債,後果不堪設想,災難一場。」他上月曾警告,政府將在十月中旬達到舉債上限,屆時將僅剩五百億美元現金。
最新估計則是,政府在十月十七日前將只剩下約三百億美元現金,而政府每一天的開支高達六百億美元。這表示,聯邦政府很快就會入不敷出,除非國會授權提高國家舉債上限,政府將破天荒拖欠部分償債,不久後可能拖欠所有欠債。
經濟學者和金融市場專家警告,政府財力捉襟見肘,可能導致股市暴跌,投資者要求國庫中期公債更高的利率,傷害經濟。
一般認為,財政部將確保政府不致拖欠投資人持有的中期公債,這些投資者包括外國政府(如中國大陸)。
隨著債限逼近,政府愈來愈吃力,自今年五月起,緊急調頭寸勉強湊足還債,像是暫停對聯邦人員退休基金投資。
目前,國會面臨十月出現兩大限期屆滿的局面:如果不能及時就政府臨時開支法案達成協議,政府將在十月一日停擺;如不提高國債上限,美國將破天荒無力償債。
眾院最近通過一項法案,下令財政部以償還公債投資人為優先,此舉旨在萬一發生國債上限危機,可先安撫市場人心。但歐巴馬政府拒絕此一構想,也拒絕擴大談判債限問題。
如果美國國會未能在十月十七日以前提高舉債上限,歐巴馬總統可以透過行政手段逕自提高舉債上限嗎?
在二○一一年夏天的上一回合舉債上限政爭時,就已有許多學者與參議員向歐巴馬建議祭出第十四條憲法修正案,甚至前總統柯林頓也贊成使用這項絕招。
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的第四款規定,公共債務的效力「不容質疑」。
不過,著名的哈佛法憲法教授崔普當時曾對這項主張潑冷水。他在《紐約時報》的民意欄撰文說,只有國會有權依據美國的信用來借貸。他指出,認為總統可採任何必要手段來避免違約的主張,「沒有合理的依據」。
Potomac研究團體的首席政治策略師華里爾說,如果在面臨某種支付違約的情勢下,「這種行政命令可以收拾殘局,如果違約已迫在眉睫,就勢必得端上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