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神祕的納斯卡線

張香華 |2013.09.25
2952觀看次
字級
吳耀忠油畫《芳苑》,150x120cm,吳明珠提供
吳耀忠素描本文作者,56x40cm,台南大學柏楊文物館提供

從一九八○年代到二○一三年,「吳耀忠」這個名字曾經在我家「隱居」了好長一段時日。可是,他為我所作的一幅素描,雖隨著我的遷徙,時隱時現,但最終都會出現在我家牆壁重要的位置上,所以他可以算是我家一名不可或缺的成員了。透過他畫的素描,他賦予了我眉宇間的神采,我們當中似乎有一種外人所不能解讀的語言,我感覺得到他內心的灼熱和寂寞。我們曾經走過的那一個時代,像一場舞台劇,我們在同一幅布景前先後出場,燈光或明或滅,閃電與雷鳴交加……

後來每當人們看到這張素描,問起我是誰替我畫的?我就指著素描右下角一個簡單的簽名──吳,說道:一位姓「吳」的朋友。也有些時候,對方若是美術工作者,我就會補充說出他的全名──吳耀忠。

他的名字有什麼意義呢?台灣美術史上沒有他的名字,他沒有開過個展,作品更零落四散……。沒有幾個人會聽說過他的。屬於他的那個青春烈焰燃燒的年代早已湮遠,朋友多半老病凋零,有的或已改弦易轍、或起伏浮沉……

我也早把他與那個年代的狂飆人物、景物,如陳映真、黃春明,以及星夜拉著我陪她四處尋找陳映真的好友──痴心的「連」,以及當年的台北文化地標「明星咖啡屋」,台北風景人物──擺書攤專賣詩集的詩人周夢蝶……,一起蒐集成為一張一張值得記憶的風景畫片,我將它們存在心底深處了。

二○一三年六月一個意想不到的日子,我接到台灣新竹交大與清大聯合的「尋畫小組」成員陳瑞樺老師的電話,他劈頭就囁嚅地問我:是不是有一位名叫吳耀忠的人幫妳畫過素描?我吃驚地反問他:你怎麼會知道?……於是,相隔三十年之後,吳耀忠的故事在我家展開了續集。我真是又驚又喜,激動到幾乎要哭起來。這個我關心的畫家吳耀忠,在他過世了那麼多年之後,終於有人要為他「尋畫」了。

二○○九年任教於清華大學的陳瑞樺以及服務於交通大學的林麗雲、蘇淑芬兩名研究工作者,在教育部提供一年駐校作家專案補助款的基礎上成立了「吳耀忠尋畫小組」,並展開近三年四處尋找吳耀忠畫作的研究調查工作。當「尋畫小組」的另一位成員林麗雲遞給我她的專書《尋畫》,還親自逐篇讀給我聽(我因目疾已無法閱讀),我才了解他們做了了不起的工作,而麗雲的著作更是寫得少見的好。例如,她寫吳耀忠〈成為一名畫家〉一文中,說明台灣美術界在日本殖民時代,啟蒙了台灣本土畫家,承接法國印象派之外,並融合日本浮世繪的外光寫實技法……她對流派輾轉變化有相當精細而深入的追蹤和交代;也就是說,她對一個現象的記述不止是平面的,像一個雕塑家一樣,她把肌理和紋路一筆一筆地刻畫出來。而全書每一篇章都用這樣深刻而負責的筆法來完成。她的觸角敏銳,又能循不同的軸線,平行而深入採訪,使挖掘出來的歷史更立體化,而她的文字風格綿密又優美,結合了記敘報導和學術探討兩者的優點,是我長久以來很少發現兼具兩者長處的綜合體。

之前半年(二○一二年六月)在北京,我們結識了蜜蜂出版社經營人張業宏,他的經營理念和行事風格留給我們的印象至深。這時,我們立刻想到要把《尋畫》這本書推薦給他出版。當我們在電話中跟麗雲提起這件事時,她向我們說,她也曾經在北京接觸過一個氣味相投的出版人,我們幾乎同時喊出了在北京通州「張業宏」這個名字。今年(二○一三年六月),我們赴北京,順道把蜜蜂出版社的合同帶回來給麗雲。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同質性使遠在天邊的人竟如此容易相遇。

上個世紀的六○年代末,台灣白色恐怖風聲鶴戾,吳耀忠與台灣作家柏楊雖不同案卻先後被捕入獄,同時監禁在台北景美看守所一段時日,成了「獄友」。一九七○年代後半,兩人又先後出獄。翌年(一九七七)我和柏楊結了婚。一九八○年有一天柏楊帶回了三幅吳耀忠為我畫的素描。二○○八年,其中一幅被收藏家索去,我自己留下一幅,另一幅則捐贈給台南大學「柏楊文物館」──就是陳瑞樺電話中問起的那幅。意外的事還有一樁,認識尋畫小組不久,發現陳瑞樺、林麗雲夫婦,竟然是我們的鄰居,我們的住處相距不到十分鐘車程。

如今曲未終、人不散,從陳映真─「連」─我─柏楊─吳耀忠─陳瑞樺─林麗雲─張業宏,以半個世紀時間的醞釀,跨過台北─台南─新竹─北京─通州,海峽兩岸的空間儼然有一條古老的「納斯卡線」,正在形成一幅神祕的圖騰。就像有人從高空鳥瞰南美的安地斯山脈,發現空曠的高原上有類似巨人行過的遺跡。又像永劫之前,那裡曾經有過文明繁華的古都。更有人說那是外星人的足印……。如今月落星殞,風生水起,生命原是一個謎樣的軌跡。

吳耀忠走了,雖然自始至終我從來沒有親自見過他──那並不重要啊!重要的是,他的畫留下來了。我們面對這幅古老而神祕的「納斯卡」圖騰,我禁不住自問:我們的內心將湧動出什麼樣的啟示?


吳耀忠素描本文作者,56x40cm,台南大學柏楊文物館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