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師範大學本學期起廢除操行成績,大學操行成績是否還有存在必要再度引起重視。
台灣大學認為,大學生已是成年人,沒必要用成績評斷操行,台大不排除跟進 。
大學生已滿十八歲以上,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何況導師無法深入了解學生下課後的生活,要對學生「操行」打分數,很為難導師。
導師對班上同學比較有印象的是班長和幹部,或會幫他倒茶及較活潑在班會上愛發言的。對於害羞不喜歡發言的,幾乎是毫無印象,叫他如何打操行成績呢?
打操行分數標準,出席班會率、參加校慶或運動會等大型集會都可加分。但很多學校以學生犯了大錯記過,比較有根據,如作弊、漫罵老師、常曠課或在校外做了有損校譽的事。
導師打操行成績,通常都是齊頭式,至少八十分以上,而對有印象的學生再加分。所以打操行成績是毫無意義,倒不如廢除操行成績較實際些。
操行成績對於培養小學生正確的行為,或許有其正面功能,但是以打分數的評量方式並不適當,很多國中小已經改成文字描述。
有人認為取消大學生操行成績,可能會影響學生申請獎學金的權益,像我向學校申請獎學金時,操行成績標準通常都以八十分為準,既然大部分學生操行成績都是從八十分起跳,似乎失去評比的必要。
我認為申請獎學金可請導師寫推薦書,或自我介紹,請導師簽名(肯簽名就是認同),這樣學生申請獎學金的權益不會受損,值得其他學校考慮實施。
廢除操行成績,就是不重視品格教育?那倒未必。老師不必再對學生的品行評分,學生不再被貼上「品行不佳」的標籤,未來學校可以在成績通知單上,將學生的生活或學習態度,提出具體的評語和建議,相信更能導正學生的品行。
李又青(花蓮縣/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