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我不喜歡包青天的故事!

南方朔(資深砰論家) |2013.09.24
1727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南方朔資深砰論家

我小時候很喜歡包公的故事,但隨著年齡漸長,對包公的故事愈來愈覺得不安。因為包公的故事所反映的司法判案其實是很危險的。

古代的地方官是行政司法兩權集於一身,地方官開庭時,兩旁衙吏手拿各種刑具,高呼「肅靜」之類的口號,小老百姓如果不招,就會「大刑侍候」。官員的法律觀是「有罪推定」。我相信包公一定做了很多好的判決,但我更相信他也一定判了許多冤假錯案,只是它沒有寫進包公的故事裡而已。

官員判錯,最有名的是學問家朱熹的例子。朱熹最先在福建當一個縣令,他對富人欺侮窮人非常深惡痛絕,有一個壞人知道他有這種成見,於是刻了一個自己祖先的假墓碑,偷埋在當地一個富人祖先的風水寶地,然後他到官府去告富人侵占他的土地。這個案子到了朱熹手上,他認定這是富人欺侮窮人,於是開挖那塊地,果然挖出了壞人事先所埋的墓碑,於是富人被打了一頓,那塊風水寶地被判給了那個壞人。這個案子在當地傳為笑談,朱熹知道自己上當誤判後,親自到那塊寶地去禱告:「此地不發,是無地理;此地若發,是無天理。」於是當晚一陣雷雨,雷電打在那塊地上,整塊地蹋陷成一個水塘。那個壞人毫無所獲,但富人所受的損失並無補償!

因此,由包公和朱熹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式的司法是很有問題的。古代人相信好人不會上法庭,因此成為被告的人,一定有什麼問題,地方官因為有這種偏見,所以在判案時,就傾向於「有罪推定」,當他們問案問不出真相,自然而然就會往「不打不招」的方向發展。這也造成了古代司法的黑暗,刑求逼供、可惡的壞原告、惡訟師、惡衙吏、惡師爺等極為普遍。中國有包青天這種被神化的司法人物,日本也有被神化的統治者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和他的手下江戶南町奉行大岡忠相,他們會用日本的特務「御庭番」去蒐集官吏和商人的黑資料來辦案,他們都很能幹,但能幹卻是以人權為代價的!

古代民智不彰,社會秩序也不佳,所以幾乎每個社會都夢想有一個萬能的皇帝、萬能的清官,他擁有一切合法的或不合法的權力來便宜行事,這種人被通俗小說神話化,它可以滿足人們心靈的需要,但在滿足人們心靈需要的同時,這種故事卻也反過來成了阻礙進步的絆腳石。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能幹的科學辦案人員,需要能幹公正的法官,我們已不能寄望包青天和大岡忠相這種大權在握,可以便宜行事的人物,包公隨時可以鍘這個鍘那個,那種時代早已過了。相信包公這樣的人物,其實已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我寫這篇文章,並沒有任何對包公不敬之意。包公本名包拯,曾任龍圖閣直學士,他是宋代的名臣,做到樞密副使,相當於行政院副院長。他是個好官,我只是指出,他那種斷案的方式乃是古代式的,現在人當故事聽一聽還可以,但犯不著去歌頌、去仿效。每個時代的人,都必須與時俱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