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中西區媽祖樓裡的洗石子龍柱,龍鱗片是稀有礦石,經過四十多年歲月的洗禮,色彩依舊鮮豔;炯炯有神的龍眼則鑲有蘇聯鑽。圖/綦守鈺
台南市中西區媽祖樓裡的洗石子龍柱,龍鱗片是稀有礦石,經過四十多年歲月的洗禮,色彩依舊鮮豔;炯炯有神的龍眼則鑲有蘇聯鑽。圖/綦守鈺
【本報台南訊】台南市中西區媽祖樓內有兩對全市僅有的「洗石子」龍鳳柱,是四十四年前廟宇彩繪師蔡草如與交趾陶大師陳專友的作品,龍柱使用紅、黃、藍等原色礦石製作而成,炯炯有神的龍眼則鑲上寶石,鳳凰則腳踩粉色牡丹,做工精細,是珍貴的工藝瑰寶。
位於中西區忠孝街的媽祖樓,因電影《總舖師》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媽祖樓文化發展協會成員劉進文,想製作導覽手冊方便解說。最近整理廟宇文獻時,發現廟裡兩對龍鳳柱皆出自於大師之作。
劉進文說,媽祖樓早期位於「哨船港」旁,因水手在海上航行時,總可在海上望見一道紅光,指引著航行方向平安歸來。上岸後才找到這座無人居住的草寮,而二樓閣樓上則不斷閃爍著紅光,上樓查看才知道閣樓上供奉著湄洲媽祖香火,於是集資建廟命名為媽祖樓。
民國五十八年重建廟宇,請來廟宇彩繪大師蔡草如繪製線條、崁上銅線,再由交趾陶大師陳專友運用磨石子工法,將彩色礦石反覆研磨、拋光,共同製作出這對「猛龍躍海、鳳凰牡丹」的柱子,龍柱曾是廟宇門面,現今為妥善保存,便與鳳柱一同放置於後殿。
另外,廟裡也保存一塊道光年間流傳下來,記載著建廟時捐款物資的石碑,連當時工人吃的檳榔十六元六角、用掉的炭火七元八角等都記載在內,展現當年寺廟管理的清楚完善,歡迎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