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歲的涂炳榔出席佛畫畫展開幕,希望年輕人透過畫作與文物,了解白色恐怖歷史。
圖/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提供
【本報新北訊】八十五歲的涂炳榔曾是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第一屆學生,但在大四那年,他被控參加叛亂組織被捕,入獄十年。出獄後,他因同學楊英風邀請,開始接觸佛教藝術,創作工筆佛畫,找回身心靈平靜。他的畫作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展出,讓年輕人透過畫作,更了解白色恐怖歷史。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近年舉辦多場政治受難者的藝術影像展,在景美園區展出劉辰旦、陳武鎮創作展,在綠島展出歐陽文、歐陽建華、陳孟和、楊金海畫作。希望透過藝術創作,展示白色恐怖受難者生命重創歷程,讓年輕人了解台灣近代史。
涂炳榔出生於嘉義望族,父親涂爐是當地有名的醫生,家族還擁有榮昌戲院,都是嘉義的重要地標。愛畫畫的涂炳榔考上師範學院,和大師楊英風都是美術系第一屆的學生。
但六十一年前,涂炳榔因閱讀左派書刊,被控參加叛亂組織入獄,在新店軍人監獄服刑十年。出獄後,他曾擔任美術代課教員,應楊英風邀請,參與佛寺工程,開始接觸佛教藝術。他也重拾畫筆創作佛畫,透過慈悲與莊嚴的佛畫藝術,讓心靈逐漸平靜。
涂炳榔昨天出席展覽開幕,他說:「過去的歷史不能遺忘,更不能重蹈覆轍。」看到過去的創作、老照片和獄中書信,他內心很感動。涂炳榔說,自己這一生只會畫畫,不善於表達,但很歡迎年輕人透過展場的作品,走進他的生命故事,了解那段過去。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表示,德國詩人歌德說:「我們應該每一天要有一點時間去聽一首歌、讀一首詩、看一幅畫、講一些合宜的話。」但在那個白色恐怖噤聲的年代,這些都是不可能做到的生活點滴。因此,我們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涂炳榔「昇華‧從政治受難者到佛畫世界」畫作特展,即日起至十一月三日在博物館籌備處仁愛樓手工藝工廠展出,也會呈現他珍藏的老照片、獄中書信、畫作、審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