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入獄 畫佛像找回平靜

 |2013.09.19
1550觀看次
字級
八十五歲的涂炳榔出席佛畫畫展開幕,希望年輕人透過畫作與文物,了解白色恐怖歷史。 圖/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提供

【本報新北訊】八十五歲的涂炳榔曾是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第一屆學生,但在大四那年,他被控參加叛亂組織被捕,入獄十年。出獄後,他因同學楊英風邀請,開始接觸佛教藝術,創作工筆佛畫,找回身心靈平靜。他的畫作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展出,讓年輕人透過畫作,更了解白色恐怖歷史。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近年舉辦多場政治受難者的藝術影像展,在景美園區展出劉辰旦、陳武鎮創作展,在綠島展出歐陽文、歐陽建華、陳孟和、楊金海畫作。希望透過藝術創作,展示白色恐怖受難者生命重創歷程,讓年輕人了解台灣近代史。

涂炳榔出生於嘉義望族,父親涂爐是當地有名的醫生,家族還擁有榮昌戲院,都是嘉義的重要地標。愛畫畫的涂炳榔考上師範學院,和大師楊英風都是美術系第一屆的學生。

但六十一年前,涂炳榔因閱讀左派書刊,被控參加叛亂組織入獄,在新店軍人監獄服刑十年。出獄後,他曾擔任美術代課教員,應楊英風邀請,參與佛寺工程,開始接觸佛教藝術。他也重拾畫筆創作佛畫,透過慈悲與莊嚴的佛畫藝術,讓心靈逐漸平靜。

涂炳榔昨天出席展覽開幕,他說:「過去的歷史不能遺忘,更不能重蹈覆轍。」看到過去的創作、老照片和獄中書信,他內心很感動。涂炳榔說,自己這一生只會畫畫,不善於表達,但很歡迎年輕人透過展場的作品,走進他的生命故事,了解那段過去。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表示,德國詩人歌德說:「我們應該每一天要有一點時間去聽一首歌、讀一首詩、看一幅畫、講一些合宜的話。」但在那個白色恐怖噤聲的年代,這些都是不可能做到的生活點滴。因此,我們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涂炳榔「昇華‧從政治受難者到佛畫世界」畫作特展,即日起至十一月三日在博物館籌備處仁愛樓手工藝工廠展出,也會呈現他珍藏的老照片、獄中書信、畫作、審判文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