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李英周等人,連續五年在桃園石門水庫集水區水域調查生態,發現外來魚種明顯增多,吳郭魚、美國螯蝦霸占湳仔溝溪,雪霧溪已不見本土魚種三角鮕,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溪遊客雖少,但因溪堤建設、攔河堤等工程,導致本土魚種愈來愈少。
北區水資源局自民國九十八年起,委託李英周等人進行石門水庫集水區水域的生態調查作業,選定大溪鎮湳仔溝溪、復興鄉雪霧鬧溪、新竹縣尖石鄉的玉峰溪為調查範圍,並指導學校、社區居民參與自然生態及田野調查,李英周指出,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社區居民與學生愈來愈重視生活周邊的生態環境。
台大漁業研究所研究員陳宗佑表示,在生態保育調查中發現,湳仔溝溪的吳郭魚、美國螫蝦等外來種已十分普遍,不但霸占水域,無法消滅,甚至成為湳仔溝溪的主要魚群,嚴重威脅馬口魚、溪哥、溪蝦的生存,令環保人士擔憂。
調查也發現,湳仔溝溪中出現大小不一的小錦鯉,分析出現原因,應該是有人在水族館購買後,拿到湳仔溝溪放生,漁業研究所將持續觀察湳仔溝溪的魚群變化,觀察是否影響魚群與生態平衡。
另外,雪霧鬧溪魚種以苦花、台灣纓口鰍、馬口魚為主,不過魚種從二十種銳減到十多種,最近二年都沒找到三角鮕。玉峰溪因溪堤、攔河堤等建設,已明顯破壞魚類棲息地與自然生態發展。